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啟越:中國大學的危機

http://www.CRNTT.com   2011-06-06 08:39:28  


 
鏈接:生源危機促中國高校“質改”

  2011-06-05 15:36:12 金羊網—羊城晚報 
 
  {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招生報名總數約為933萬人。由於招生計劃增加、考生人數減少,預計今年全國平均錄取率比去年增加近4個百分點,達到72.3%。有教育專家表示,中國高等教育拐點在即,持續10年的高等教育“野蠻生長”或將終結。 (據新華社、解放日報)}

  還有兩天,高考大戰又將打響。今年,北京、山東、江蘇、江西、福建等高考生源大省紛紛傳來高考人數下降的消息。事實上,自1999年中國高等教育擴招以來,高考已經連續三年出現報考人數下降的現象。

  考生生源持續減少,使得中國高等教育的‘生態圈’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重新洗牌———以前是“僧多粥少”,考生擠著“獨木橋”爭進高校;今後考生選擇的機會越來越多,我國2000多所高校之間的生源爭奪大戰必將越演越烈。

  考生人數逐年減少,對高校意味著什麼?首當其衝受影響的是部分公辦高職高專和民辦獨立院校。高招計劃如同金字塔,參加第一批次本科錄取的招生計劃約占10%-20%,第二批次的約占30%,公辦高職高專和民辦獨立院校在數量上占了“大頭”。但與一些知名院校相比,他們在師資力量、社會美譽度等方面都相差甚遠,並非絕大多數考生報考的首選。其次,在我國現有分批次錄取的制度下,它們基本處於第三批次,在錄取流程中也不占先機。

  受影響也包括了國內知名的高等院校。教育專家熊丙奇強調,如果部分高職高專院校面臨的危機在於“數量”,國內名校應該擔憂的就是“質量”———越來越多優秀高中生選擇國外高校,即使六七年後我國高中應屆畢業生人數有所回升,“尖子生”看重的依然是更好的高等教育質量。由此看來,高校進一步完善招生、培養機制已勢在必行。否則,雖然短期內可以憑借國內生源基數大的特點保持“國內一流”,但絕非長遠之計。

  連續十多年的高校擴招,也使得高校“放羊化”現象十分嚴重,其主要體現為:師生比例嚴重失調、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軌等。因此,高考生源減少,對高校自身、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而言,其實是一次難得的機遇。

  首先,當入學壓力減輕,高校才得以有更多的“喘息”空間,以完善學科發展的基本結構,增強師資配置,提升優秀師資隊伍水平。其次,院校不妨加快調整專業的步伐,力求與市場吻合,實行校企深度合作,增強學生就業競爭力。也有專家認為,當前也可適當推進高等教育國際化。日本、韓國都經歷過高等教育高度擴招時代,後期學生人口減少,造成高等教育生源短缺。其採取的策略是大量吸引留學生,以彌補本國生源的不足。

  有報告預測稱,高考生源下降的現象將延至2017年。中國高等教育能否順利完成“質改”,且看未來五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