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金耀基:有大學方有大國

http://www.CRNTT.com   2011-05-10 14:16:34  


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
  中評社北京5月9日訊/“大學與整個中國的發展有非常密切的關系,從今天大學的情形差不多可以看到30年以後中國整個社會的情形。沒有突然一下變化的,這不可能的。不是說中國所有的東西完全靠大學,但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是靠大學。”《財經》日前登載該刊記者對香港中文大學前校長金耀基的專訪文章“金耀基:有大學方有大國”:
  
  香港中文大學是李卓敏校長1963年創辦的。自立校以來,它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在香港的教育史上創造了衆多奇跡。

  英國《金融時報》每年都要做一個調查,全世界大學有2.5萬到3萬所,香港中文大學排到了前50名。香港中文大學用了很短的時間就走進了世界大學前列,這對中國內地高校的發展應該說是很有啓發的。

  如何遴選校長?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條例,學校的最高治理機構是校董事會。校董會主要是兩部分人士構成,部分是大學的教職人員,部分是社會賢達之士,包括一些企業家,因為他們也支持學校。社會賢達完全是義務的。校董事會不管學術,只負責與學校行政有關的重要事務,擁有最後的權力,校長聘任要經過校董事會通過。

  香港中文大學的校長是在全世界遴選的。首先,校董會成立一個遴選小組,包括校董會的董事、兩名大學教員,有時還聽取學生的一些意見。遴選小組在確定校長的條件後,委托一個國際獵頭公司——哈佛找校長也是雇用這家公司——到全世界去找,初步選定十個人。

  遴選小組經過討論,選出七位,專機邀請他們過來作演講,與師生見面,大家問些問題,看他(她)是不是有校長之才,有沒有做校長的胸襟。這個過程要差不多一年的時間,遴選小組最後確定一個人選報校董事會。校董事會一般都會批准,因為這樣遴選出來的人,校董事會要反對很難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