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德育及國民教育”令人關注

http://www.CRNTT.com   2011-06-08 08:48:45  


 
非匆忙推出 早有大量準備 

  李焯芬表示,委員會早已做了大量諮詢,最近舉行的8場教育界大型諮詢會亦獲得超額登記,大部分教育同工都理解新科目之必要性,並對課程抱正面態度,他們較關心資源配套、師資培訓、教案編寫、如何與現有課程整合及優化等問題,委員會會汲取各方意見,落實未來計劃。 

  張永雄指從2001年開始已經過多年課程檢視與諮詢討論,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他表示:“學科出現是課程的自然發展,不存在所謂的‘急’或‘快’,文件集合了不同學者、校長、教師、課程專家、家長及其他相關持份者參與討論和商議的結果,網上的文件是經過40多次修正後的版本,幾乎每個章節都曾有6至7次修改。此外,網站除有17頁的撮要(提要)外,還上載了260多頁的全文,闡釋本科目標、課程內容及學習策略,並提供56個橫跨12年的學習目標,以及各類相關的課程資源和參考資料。” 

  原來在舉行諮詢會前,張永雄已接觸了超過100位校長、家長會代表及多個辦學團體等,了解他們的意見,他說:“因應各校推行國民教育的起點不同,網站已上載了364個相關教案供學校參考,校方可按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參考調整,務求為中小學提供清晰的方向和到位的支援。教育局扮演學習促進者的角色,以尊重校本、生本原則推行。”據瀏覽所得,網站資源相當豐富,包括:推行模式建議、教學資源介紹、課程規劃及評估工具等,相信有助學界靈活推行課程。 

塑人之品德 育民之素質 

  張永雄表示新學科非單純通識、知識灌輸,是人的品德素質的塑造,而且有兩大特點,一是具有結構性,二是具有可持續性。此科重點是整合德育與國情教育,藉有系統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及態度,令學生具備良好的個人品德和國民素質。李焯芬指類似的教育在世界早已實行,他說:“我在北美洲生活了20多年,孩子都在當地出生成長,當地的功課壓力小卻很重視培育人的成長,具體如怎樣待人接物都會落實至課程之中,就如加拿大設有Canadian Study一科,美國則有American Study,這些科目都是他們教育系統中的基本課程,讓學生了解國情、山川地理、歷史現狀、國家的政黨、經濟體系等等,十足我們現在所說的國情教育。其實這是學生成長及教育的一部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