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http://www.CRNTT.com   2011-06-22 14:19:57  


    
  九年義務教育,經費政府出 
   
  綠蔭盎然。這棟原本是工廠的白色建築物,還維持乾淨樸實的樣貌。掌舵基礎教育的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以下簡稱教委會),就隱身在首都赫爾辛基市區這片幽靜的小區裡。 

  20世紀70年代初期,教委會扛下芬蘭獨立建國後最大規模的改革重擔,他們的使命是提供高質量的9年一貫義務教育,訓練出能夠提升國家競爭力的下一代。 

  教委會決定採用“綜合學校”的模式,讓7—15歲的中小學生,不分年級,都待在同一所學校學習。在9年一貫教育中,學生課本、交通和午餐費用,全由政府負擔,經費則由中央政府出資57%,地方政府分攤43%。這個決策延續30年至今,不因政黨輪替而改變。 

  堅持平等精神,一個都不能少 
   
  當其他國家還在施行精英教育時,芬蘭卻反其道而行,絕不標榜精英,堅持每一個小孩公平受教,“一個也不能少”。 

  從制度設計到資源分配,芬蘭教育從平等出發。60萬中小學學生,分布在4000所綜合學校,平均每校約150人,班級人數不超過20人,小班小校的制度有利於“無一人落後”,沒有貴族和平民學校之分。翻開芬蘭各種教育文宣,從不高調“快樂學習”,對他們來說,有了公平,快樂就不是問題。 

  只是,北歐國家都強調平等,芬蘭能以黑馬之姿脫穎而出,關鍵就在於用了對的策略。 

  芬蘭不是砸更多錢辦教育,而是選擇“專注”策略,把資源配置在“最需要的地方”,也就是初級中學和學習遲緩者身上。 

  在OECD國家評比中,芬蘭是運用教育資源最有效率的國家之一。不同的是,在大多數國家,高等教育學生平均分配到的經費最多;反觀芬蘭,投資在初級中學生的經費,每人平均達8200美元,在所有就學年齡中最高。 
   
  絕不放棄學習慢的孩子 
   
  提升學習遲緩者的學習能力,是芬蘭專注策略的另一個重點。 

  專門負責特殊教育的教委會顧問寇依薇拉(Pirjo Koivula)指出,教委會的目的是讓“每個”小孩都具備基本能力,當學生出現短暫學習困難時,老師會立即提出矯正計劃,在課堂上或是放學後進行個別輔導,費用由政府負擔。 

  芬蘭有將近20%中小學生接受額外學習輔導,OECD國家平均只有6%。曾經當過特教老師的寇依薇拉邊看數據邊說,在老師早期介入輔導後,有輕微學習障礙的小孩都進步很快,一兩個月之後,就不再需要“補救”。 

  採用資源專注的策略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芬蘭學生的學習表現並沒有明顯城鄉差距。在PISA測驗中,芬蘭校際差距全球第二小,不到5%(差距最小的是人口僅30萬的冰島)。不論是首都赫爾辛基,或是偏遠北極圈的中學,測驗成績相差都不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