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http://www.CRNTT.com   2011-06-22 14:19:57  


    
  “排名”、“資優”犯大忌 
   
  “芬蘭沒有壞學生,即使最差的學生也很好。”以培育師資聞名的約瓦斯其拉大學(University of Jyvaskyla)教育研究所所長瓦里亞維(Jouni Valijarvi)直言,芬蘭15歲以下人口逐年減少,將資源導入需要輔導的小孩身上,可以創造最大的國家利益。 

  且慢!學得快的人要怎麼辦?會不會是另外一種不公平?芬蘭人自有他們的邏輯:“學得快的人可以自己學,學得慢的人更需要幫忙。” 

  “寧可讓學得快的人等,也不能讓不會的人繼續不會。”芬蘭反對對學生進行任何形式的“分類”或“排名”,說“資優”和“精英”是犯大忌,更沒有“能力分班”這回事。 

  28歲、在赫爾辛基大學任職的海蒂回憶,她念中小學時數學很好,但老師從來不會公開說她功課好,只是私下偷偷塞幾本進階數學讓她自己看。 

  最能展現教育平等價值的,是芬蘭政府對移民子女一視同仁的態度。不論是否有芬蘭國籍,移民子女都能免費上學,政府還額外撥預算讓他們學習母語,每周上兩堂,為期4年。 

  全球最嚴格的師資標準 
   
  在專注的策略、平等的核心價值外,芬蘭教改能夠一路順暢無阻至今,還必須歸功於一群高素質的專業教師。 

  自1979年開始,教委會就定調,中小學老師屬“研究型”,必須具備碩士學歷,這幾乎是全球最嚴苛的規定。師資教育從原本的3年,延長為5年,高中生畢業申請師範學校時,除了要看在校成績,還必須通過層層面試,確認有教學熱誠與創新思維,才能擠進錄取率僅10%的師範窄門。 

  專研師資培育的赫爾辛基大學教授坎薩寧指出,芬蘭師範體系的唯一任務,是培育有能力的老師,並發展必要的專業質量,以確保教師生涯能夠持續進步。換句話說,在芬蘭,老師必須要有終身學習的能力與意願。 

  “有能力學習,才有能力創新教學,教育才會不斷提升。”培育無數教師的瓦里亞維比喻,在芬蘭,老師是一種“最愛學習的動物”。 

  芬蘭老師愛學習出了名,大學暑期班開課,座中最多的是中小學老師。芬蘭教育部長現在最頭痛的是缺老師,好學的老師都跑去繼續念博士;芬蘭企業也喜歡雇用老師,跟政府搶人。據芬蘭第一大報《赫爾辛基郵報》調查,芬蘭年輕人最向往的行業就是當老師;中小學教師受民眾敬重的程度,甚至超過總統和大學教授。 

  芬蘭老師教的不是“知識”,而是“學習怎麼學習”。小孩問問題,老師不會直接講出正確答案,而是給他一個方向,自己去想、去找、去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