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

http://www.CRNTT.com   2011-06-22 14:19:57  


 
  挑高的天花板下,淡色木地板上,穿著各色襪子的腳丫子跑來跳去。赫爾辛基郊區小學教室裡十幾個小孩,華裔的Tina趴在桌上自己看書,對面的Sarka在畫畫,有的玩玩具、有的寫作業,教英文的老師拿著顔色圖卡,蹲在兩個小孩前面繼續比劃。 

  沒有吵鬧,也沒有不耐煩,老師不必時時刻刻盯著,每個小朋友都有老師為他們量身訂做的學習目標,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 

  儘管門檻高,又受歡迎,教師在芬蘭並非高薪工作。在OECD的調查中,不論是新進或資深者,芬蘭教師平均薪資都比先進國家和歐盟平均要低,甚至比不上國民所得較芬蘭低的韓國與西班牙。 

  留著一把大胡子,在中學教物理已24年的史亞力屈指計算,他每月收入扣稅之後,大約有2000歐元,跟大學畢業生差不多。“做老師不是為了錢,是因為我們真的相信這份工作對芬蘭很重要。”史亞力深信,師資即國力,老師愈好,國家就愈強大。 
   
  強調學習,而非競爭 
   
  嚴格要求師資質量,芬蘭政府也相對給老師和學校最大的教學自主權。教委會和教育部每4年制定並公布核心課程綱要,其他如征聘師資、經營管理則由各校自治,舉凡班級大小、課程內容、學生課表,甚至是每年上課幾學期都由學校全權負責;至於要教什麼、怎麼教、用什麼教科書,則由老師自由選擇。 

  芬蘭中小學並沒有全國一致的聯合評量,學校也很少有考試;芬蘭官方也不進行教師評鑒。被問到是否要考核教師表現,任職教委會長達30年的資深顧問勞卡南幾乎動了氣,反問:“為什麼要評鑒老師?”他驕傲地說,芬蘭根本沒有不好的老師,每個老師都很自律,不需要打考績。主管教育的中央教育部或地方政府,並不實施學校評鑒制度,對學校有絕對信任,再小的學校,也擁有絕對行政自主權。 

  赫爾辛基市內的拉托卡塔諾(Latokartano)小學,決定在校內推行不分年級上課,180個學生,每個人有自己的課表,有的人8點半上學,有的則是9點或9點半,大家放學的時間也不一樣。 

  學校事務的決策機關是董事會,七位董事中,有一位教師代表、一位職員代表,其他五位由家長與當地小區選出。董事會決定學校課程方針和預算使用,及聘用教師。 

  擁有法學和教育雙碩士學位的校長亨卡拉透露,每學期初,班級老師會邀請家長和學生一起坐下來討論小孩的學習目標,學生的學習評量不是根據和其他人的比較,而是看是否達成最初設定的目標。他們沒有成績單,只有學習報告。 

  “我們強調的是學習,不是競爭,芬蘭絕對不會用競爭來刺激質量。”說得一口流利英文,亨卡拉再三強調,在芬蘭,教育的目的是學習,而非競爭。 

  全世界最愛看書的國民更重要的是,芬蘭教育還有一筆他國難望其項背的幸運資產,那就是他們有一群熱愛閱讀的國民。芬蘭人在家閱讀的傳統已傳承400多年,是全世界最愛跟圖書館借書的人,每人每年平均借17本書。根據調查,41%的芬蘭中學生,最常從事的“休閑活動”就是閱讀。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有對的策略,用了對的人,芬蘭教育怎麼可能不好?( 來源:海外星雲 作者:蕭富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