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樸槿惠訪華對亞太地區的現實意義

http://www.CRNTT.com   2013-07-03 10:19:33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2012年的數據報告,中日進出口均占日本的20%左右,中國成為超越美國和歐盟的對日最大貿易夥伴,尤其中國進口的份額比美國和歐洲的總和還要多。而從2011年的數據來看,製造業進口,日本和韓國分別占中國的17.4%和13.8%,僅次於歐盟的17.7%,而作為單獨經濟體而言,其實是分列第一和第二位;而對日本而言,中國的進口份額超四成有餘,而韓國列第四僅占6%。

  其次,中日韓經貿關系不是等邊三角關系,是分別以中日和中韓為重點的等腰三角(isosceles triangle)關系。對於中國而言,韓日對中國經貿關系,有很大的替代性。在安倍第二次上台後主導的安倍經濟學,日本逐漸浮出水面的經濟再平衡政策下,日本試圖要分散中國對日經濟關系的風險,中國也認識到,韓國作為日本經濟的替代國,可以在此打開一個楔子。於是在中日關系,韓日關系似乎不太好的背景下,中國和韓國走到了一起,希望在中韓自由貿易區上先行一步。

  數年前,北京就開始倡導在東亞中日韓三國間建立更緊密的經濟關系和框架,中日韓自由貿易區無論從經濟層面還是政治層面,都足以在世界範圍內成為在北美自貿區和歐盟區之後成為第三個地區性貿易組織。更長遠的說,中日韓自由貿易區只是北京雄心勃勃的第一步,中國希望仿效歐洲,以中日韓為先導,將更多的亞洲國家,納入到北京為主導的區域性經濟組織,並和東盟(亞細安)等政治組織整合,成為亞盟的一部分,同時通過該途徑使人民幣成為國際性貨幣。

  但是,華盛頓面對北京在亞洲以及南中國海力量上蒸蒸日上的時機下,推出了再平衡策略,不管其政策是否讓北京懷疑,再平衡策略在亞洲範圍內使得美中兩國保持一個相對的戰略均勢,“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也屬於美國在再平衡策略下的一個組件。日本積極相應美國的TPP,使得美國在昔日未在東盟發揮其自身本應有的影響力又扳回一局,事實上TPP不光包含傳統的亞洲國家,還包括如智利等南美國家。如果美國和諸多亞洲國家簽訂TPP,對中國而言顯然是非常不利的,中國新任領導顯然看到了這一點,故在習近平和奧巴馬在加州莊園的私密會談後,北京方面表示也願意加入到TPP框架的會談中去。

  中國願意加入TPP的會談,對美國是十分有利的,雖然看上去中國是被動的接受了美國的這一提案,但是中國也看到了自身在會談中的機遇,即這個TPP不能光有美國人來定,中國也希望參與修改游戲規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