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香港電視業四十年盛極而衰

http://www.CRNTT.com   2013-10-29 15:30:33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訊/10月17日傍晚,香港中文大學(以下簡稱“中文大學”)新亞書院圓形廣場,早在10月之前就已敲定的2013“傳人對話”第一場講座如約舉行。

  這天的主角、1985年畢業於中文大學的香港電視網絡有限公司主席王維基恐怕沒有想到,自己會創下母校講座聽眾人數的最高紀錄。

  在中文大學,每年都有大大小小很多講座,其中不乏來自海內外的名家。但這次演講卻有些不同尋常。據主辦方估計,這場演講現場有近3000名師生出席,而且與以往類似人文主題講座的聽眾多為內地生、研究生不同,這一次香港本地生占了多數。

  引發香港年輕人如此關注的這場講座,主題是香港的電視市場競爭。

  新亞書院圓形廣場是中文大學舉辦講座的經典場地,廣場上竪著歷屆畢業生紀念碑,第一座最上方刻著1952年第一屆的3位:餘英時、陳式、張德民。在這裡,王維基甚至還未發言,甫一到場就已獲得滿場掌聲。

  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院長馮應謙在他的新浪微博上寫道,“我很感動”。馮應謙本人亦是中文大學畢業生,他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我的回憶裡,中文大學這麼多年的學校講座論壇,也只有我(上世紀)80年代讀書時,中文大學四年校制被港英政府堅持將改成英制的三年,引發幾千名學生舉行公開討論,才有這個規模。”

  香港電視業伴隨著香港經濟與文化影響一路走來,對於香港本地人,尤其親身經歷其興衰的人來說,頗有“恨鐵不成鋼”之意。有關香港電視產業的話題近年更是特別觸動港人內心。

  雖然素有“文化沙漠”之稱,但實際上,香港的電視產業曾一度非常輝煌。過去40年,以TVB為代表的香港電視業推出的節目、明星、創意,在整個亞洲都具有標誌性的地位;港劇更以鮮明的地域特征和創意在華語市場占據重要地位。但如此輝煌的電視產業和電視文化的景象,如今在香港已難再現,而本土電視產業所顯示出的種種弊端,在港劇一路唱衰聲中,更被不斷詬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