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三中全會回答了什麼樣的經濟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3-11-19 10:14:11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 鄭永年
  中評社北京11月19日訊/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三中全會回答了什麼樣的經濟問題?》,內容如下:

  舉世矚目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結束了。中共歷次的三中全會都是要鑒別中國社會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並在回答這些問題、尋求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把改革往前推進。歷次三中全會要回答什麼樣的問題?簡單地說,問題有兩類,一類是目前或者今後一段時間里必須加以面對和解決的,一類是中長期往哪個方向發展的問題。同樣,答案也是兩類,一類是面對和解決目前問題的行動綱領,一類是如何實現既定中長期目標的路徑。面對一個特定的問題,人們可以找到不同的解決方法,但使用不同的解決方法,就決定了未來發展的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三中全會不僅要辨別和鑒定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也要決定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只有把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結合起來考量,才能實現改革和發展的有序穩定。不顧方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反而經常會惡化問題,最後造成巨大的危機。改革是要解決現實問題,避免現實問題繼續惡化而演變成危機,但改革者同時也必須避免因為不當的改革而造成新的危機。

  這次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簡稱《決定》),類似於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1993年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需要解決的是兩個問題,即改革的方向問題和改革的行動綱領問題。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執政黨結束“階級鬥爭”,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十四屆三中全會則是實施十四大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行動綱領。這次三中全會除了繼續強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大方向之外,更多的是在這個方向的構架內追求深化改革的行動綱領。

  無論是堅持既定的方向,還是追求實現目標的行動綱領,都不能只停留在話語層面,最終必須體現在制度層面。這次三中全會內容涉及到兩個大的方面。一個是現存體制的改善和改進問題,包括經濟方面的基本經濟體制、稅收財政、金融、土地制度、城鄉統籌等;政治方面的基本政治體制、法制、行政體制等;社會方面的基本社會制度、社會保障、教育、社會治理等。另一個大方面是體制創新問題,最顯著的就是決定設置兩個新的機構,即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其中,體制的改善和改進是為了打造升級版的體制,而體制的創新則是為了應對新的挑戰和解決新的問題。再者,無論是體制改進還是體制創新,都是要解決好中國所面臨的一些重大關係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