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中國市場化的經濟改革需要制度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13-11-26 10:39:54  


 
  近年來,土地財政對各級政府的貢獻,也是以犧牲農民的利益為前提的。不過,因為各種制度因素,尤其是戶口制度和土地制度,農民仍然處於中國社會的邊緣地帶。可以說,農民參與到了國家現代化的進程,但沒有享受到現代化所帶來的利益。如何讓農民分享現代化成果,的確是解決城鄉分割的主要問題。但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呢?這還是一個挑戰。如果不改革現存的一系列制度,尤其是土地制度和戶口制度,這個問題仍然會長期存在下去。

  這次《決定》要在這兩個領域都取得突破。土地是中國農民最為重要的財富,是農民的“唐僧肉”。但長期以來,這塊“唐僧肉”農民自己享受不到,而被其他有錢有勢者所瓜分,包括地方政府、上級政府、開發商和銀行等。根據這次《決定》,中國要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制度。儘管仍然堅持農村集體土地所有制,但同時容許農民的集體土地,通過不同流轉途徑進入市場,並且讓農民獲得土地市場的紅利。

多管齊下改革戶口制度

  再者,《決定》也強調賦予農民更多的財產權利。在戶口制度改革上,《決定》也有現實的考量,即不同類型的城市實行不同的戶口開放制度,基本原則是城市越大,戶口的限制越大;城市越小,戶口就越開放。戶口制度的改革實際上在不同層級的城市已經在展開。要使得戶口制度改革更具有意義,還必須和城市體制改革,尤其是城市化或者城鎮化結合起來。中國的城市的特點,是每一個城市擁有一個行政級別,而行政級別的高低又決定這個城市所能取得的各方面的資源。儘管大城市已經過於擁擠,但人們還是往大城市跑。原因很簡單,大城市所擁有的資源多,中小城市缺少資源,城市建設的軟硬件都很差。如果城市體制改革和城(鎮)化能夠改變這種現狀,戶口的改革才會具有實質性的意義。否則,給予農民一個小城鎮的戶口,意義並不大。當然,這樣的改革也會有利於人才的流動,實現人才“下沉”的目標,有利於國家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平衡發展。

  經濟領域的第四對重大關係,是內部改革和對外開放問題。這次全會強調,要“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立更加開放的經濟體。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是推動全球化的主要力量,並且從全球化過程中獲得了巨大的利益。但同時和很多其他國家一樣,全球化也給中國帶來了很多問題,包括收入分配不公平和社會分化等。面對這些問題,一些國家開始搞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決定》繼續開放政策,並且決定要通過放寬投資准入、加快自由貿易和擴大內陸沿邊開放等方式,來推進更全面的開放。上海自由貿易區規定要具有“可複制性”。這次《決定》又強調,“在推進現有試點(即上海自貿區)基礎上,選擇若干具備條件地方發展自由貿易區(港)區”。

  不過,中國的開放政策也應當包括外部關係。例如,中國正在努力建設和東盟(亞細安)自由貿易的升級版,同時對TPP等新型的高標準貿易組織抱開放和積極的態度。以對外開放促內部改革,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政策範式。隨著三中全會對這個範式的肯定和重申,相信這個範式會繼續推進。不過,中國也必須考量如何面對開放政策所帶來的負面效應,既包括像收入分配不公和財富流失那樣的社會問題,也包括像恐怖主義那樣的國家安全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