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鄭永年:三中全會回答了什麼樣的政治問題?

http://www.CRNTT.com   2013-12-03 09:12:40  


 
  不過,另一方面,人們也提出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即如何防止權力被濫用?這需要法律對這個機構規定其所享有的權力及其邊界。至少有兩個層面的關係需要處理好。首先是內部的穩定和外部國家安全既要協調,但也需要分工。如果用處理外部國家安全的方式來處理內部的穩定,會造成很多政治社會惡果。其次,更需要注意的是,不應當把一般意義上的社會穩定和恐怖主義聯繫在一起。如果由同一個機構來處理,也會產生很多政治社會惡果。這方面,前些年的“維穩機制”所導致的後果,已經提供了足夠的教訓。對一般社會穩定問題,還是必須通過社會建設來處理。
 
  除了經濟和政治領域的這些關係外,這次全會在改革的方法和方式方面也有了制度創新,即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不管形式和層級如何不同,這會類似於1980年代體制改革委員會。儘管人們把中國的改革形容為“摸著石頭過河”,但實際上是有頂層設計的。1980年代的體改委(體改辦)就扮演這個較色。對熟悉體改委(體改辦)的人,不難理解這個機構在從1980年代到1990年代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程中的巨大作用。
 
  中國的改革非常複雜,需要專門的機構來做研究和頂層設計。本世紀以來,改革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和沒有這樣一個機構來輔助領導層有關。在很多年裡,也有不少改革出台,但大多數改革方案都是既得利益所為。既得利益需要追求自己的利益了,往往設計好改革方案,讓高層認可一下。這種改革追求的是部門利益,而非整體社會利益。結果是,越改革,越糟糕。現在,這個領導小組的成立有望逆轉這個被動局面。不過,這仍然決定於這個領導小組的機制設置和人員的錄用。
 
  機制的設置很重要,必須把政策研究、決策和執行分開來。在政策研究領域必須盡最大的努力開放,吸納各方面的意見。如果參與者都是既得利益和利益相關者,所設計的政策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製造更多的問題。1980年代的體改委(體改辦)基本上是“務虛”的,大多不是利益相關者,這樣才能超越具體的利益,從整體利益出發。這一點是這個領導小組可以借鑒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