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的海洋地緣政治及其挑戰

http://www.CRNTT.com   2013-12-17 09:50:36  


 
  陸地則很不相同。在近代主權國家概念產生之前,地球的每一個地區都已經被人類所占據。如果你要從一頭移到另一頭,你可能會遇到很多不願意你從他們的土地上經過的人。對土地的爭奪是人類大多數戰爭的根源,尤其在帝國時代。各國所爭奪的是土地和人口。在進入主權時代以來,對土地的爭奪已經到了“寸土不讓”的地步。

  海洋和土地的不同,也可以從經濟價值的角度來看。以土地為基礎的經濟活動產生各類資源和食品。在帝國時代,各個文明、文化和國家之間也都有貿易交往,但往往是小規模的。進入近代之後,世界上的貿易越來越依賴於海洋。比較優勢的經濟理論告訴人們,貿易產生附加值,而海洋則是產生附加值的中介。因此,與陸地國家相比較,海洋國家體系產生了無比巨大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互動和大量的人類活動。

  今天的世界體系無疑深受海洋文化遺產的影響。歐洲國家體系是16世紀之後海洋力量造就的,這個體制在大英帝國時期到達了頂峰,隨後是美國。儘管美國既是海洋力量,也是陸地力量,但其陸地力量可以忽略不計,因為美國不面臨來自陸地的任何威脅。不難理解,近代以來,海洋主導著國際經濟,誰主導海洋,誰就主導世界經濟。

中國一向是陸地國家

  中國成為陸地國家,和中國國家的形成與擴張的歷史有關。無論是中國的文明還是國家,都起源於黃河流域。中原王朝從黃河流域向四周擴張,擴張過程中都是陸地。中原王朝經常遭受來自陸地的外來少數民族的侵入,甚至成為“殖民地”。外來少數民族進入中原之後,都被中國文化所消化,主動接受中國文化;也就是說,外來少數民族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在少數民族成為統治者之後,他們經常搞擴張。中國版圖的大擴張,都是在外來民族成為中原統治者之後實現的。但是,這些少數民族的擴張,也同樣是向陸地擴張。

  容易理解,歷代王朝所注重的也都是陸地地緣政治。實際上,在西方列強到來之前,中國從來就沒有面臨來自海洋的威脅,所有的威脅來自陸地,包括土耳其、蒙古、西藏和滿洲等。中國的國防安全的重點,自然也是側重於陸地。最典型的就是長城了。歷代王朝修築長城,其意圖就是想把侵略者(也就是北方少數民族)擋在長城之外。近代之前,除了來自陸地的北方少數民族,中國並沒有真正的敵人。中國因此修築了長城,而不是海軍,來應付敵人。除了修築在本土的長城之外,中原王朝也實行朝貢制度對應付周邊國家,朝貢制度是一種可控的貿易,不管朝貢國是來自陸地還是海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