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蔡孟翰:東亞和解來自建立新秩序

http://www.CRNTT.com   2014-03-02 09:31:47  


 
  東亞國際政治中,國家民族間的和解與國際秩序脫節的問題,有其歷史先例,最早可以上推到16世紀日本豐臣秀吉派兵侵略朝鮮,試圖進而侵略中國。在初步猶豫後,明神宗決定派兵保護朝鮮。這場戰役分為兩次,起於1592年,最後在1598年結束,結果是中朝聯軍成功擊退日本,將日本從朝鮮半島趕走。但明朝或者說科舉出身的中國士大夫,對何謂勝利沒有深刻的認知,以為把日本打跑,就大功告成,沒有迫使日本簽下任何和議,更沒有促使或強迫日本接受朝鮮戰後的國際秩序,應該由中國(明朝)來領導的結論。

  換言之,明廷在戰後對東北亞國際秩序的重建沒有介入,缺乏藍圖,只是放任讓朝鮮李氏王朝與日本單獨談。這種虎頭蛇尾的德性,這種文人政府的顢頇,不久即被日本看破手腳,造成日本後來的再度擴張。1609年,德川幕府准許薩摩藩出兵侵略中國排名第二的朝貢國——琉球王國。琉球跟中國哭喊求救也沒用,薩摩藩不到兩個月輕鬆占領整個琉球王國,琉球自此成為中日兩屬之國,使得日本的勢力延伸到東海,為後來在19世紀並吞琉球打下底子,並預告了後來的台灣問題與釣魚島問題。

  當時中國理解這件事意義的人極少,只有鬆江人徐光啟把問題看得透徹無比。他指出,中國在琉球問題上無作為,將留下一個後患,這個後患最好是由准許日本與中國通商解決;但可能征服日本才是長久之計,因為一個已經得逞的日本,恐怕只有武力征服,才能保證東亞和平的長安久治。他有些對日本與當時東亞國際政治的認識,比較今天有後見之明優勢的學界,洞見亦絲毫不讓。

  21世紀中日、韓日國家民族間的和解,對東亞的和平至為重要,但和解不能建立在一方道歉而已;真正的和解,來自將和解融入國際秩序中,讓大家的利害攸關,命運與共。如何不經由戰爭,以和平的手段,建立這樣一個新的東亞國際秩序,考驗著東亞諸國的領導人。對於矢志和平崛起的中國,這正是一個最大的挑戰,也是一個歷史上的大好機會。

  作者是日本千葉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科地球環境福祉研究中心副教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