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經濟:杠杆率上升的邏輯與應對之策

http://www.CRNTT.com   2014-05-28 08:33:05  


  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中國經濟的負債率偏高,現實狀態就是大家常說的 “內生動力不足”。在微觀上,企業盈利狀況不好,資產負債率持續上升;在宏觀上,政府負債率比較高,貨幣存量比較大。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文章表示,從匯率入手來討論中國杠杆率這個問題,可以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討論企業層面杠杆率上升的邏輯;第二部分討論宏觀層面政府杠杆率上升 (包括較高的財政負債率和較高的貨幣存量)的邏輯;第三部分討論如何去杠杆。

   企業層面:脫實向虛的根源

  文章分析,對於企業來說,到底其杠杆率是怎麼上來的呢?

  通過觀察2000年至2011年A股上市公司分行業的資產負債率,我們發現2000年的時候,不同行業之間的資產負債率差別非常小,最高和最低差距在10個百分點以內。然而2011年之後已經相當離散,最高和最低差了約35個百分點。通過比較,我們發現“可貿易程度”的高低構成了資產負債率高低的分野,“可貿易程度”越高的行業資產負債率越高;反之,就越低。

  “可貿易程度”是什麼意思呢?如果一個東西可以方便地賣到國外去,國外的東西也可以方便地賣進來,就叫可貿易程度高;反之,如果一個東西很難賣到國外去,國外的東西也很難賣進來,就叫可貿易程度低。可貿易程度的高低既與商品的物理性質有關,也跟貿易政策有關。

  是什麼原因讓我想到用可貿易程度來解釋行業間資產負債率的差異呢?

  通過對2000年至2013年人民幣有效匯率與中國工業企業利潤的分析,我們發現,人民幣有效匯率的高低與中國工業企業的利潤呈反方向變化:人民幣有效匯率越高,中國工業企業的利潤就越低;反之,當我們有效匯率越低的時候,中國工業企業的利潤就越好。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無論其最初的資產負債率有多高,只要盈利能力沒有問題,最終總是可以把負債率降下來;反過來,無論其最初的負債率有多低,由於每次都無法把債還完,就會債台節節高升,最終債台高築。一句話,恰恰是由於人民幣有效匯率的持續上升導致了中國工業企業盈利能力不斷受到削弱,導致其資產負債率持續上升。

  我們進一步從國民經濟的三大產業來觀察這個問題。在有效匯率快速上升的年份(比如1997~2002年和2008年至今),都是第三產業占GDP比率快速上升的時期,相應地,也是第二產業占比明顯下降的時期;反之,在有效匯率下降的時期,比如2003~2007年,則是第二產業占比明顯回升、成就了中國 “世界工廠”的時期。其之所以與有效匯率密切相關,關鍵是大宗商品和製造業(正好對應第二產業)是可貿易程度最高的行業,而服務業(第三產業)則是可貿易程度最低的行業。

  中國當前第二產業占比的顯著下降和製造業資產負債率的上升,其實正是所有有效匯率高估的經濟體都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的“產業空心化”現象,同時也是人們流行語言中所講的“脫實向虛”問題的根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