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習近平的涉台論述與實踐

http://www.CRNTT.com   2019-11-24 00:11:55  


 
  (二)戰略高度: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習近平將祖國完全統一和偉大復興進程有機結合起來,作為和平發展道路的兩大目標,在發展過程中實現祖國統一、偉大復興之目的,以祖國統一、偉大復興調動兩岸同胞參與和平發展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有利於協同發展、相互促進。這要求我們把握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祖國統一與偉大復興之間的辯證關係,習近平指出,“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12〕;“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組成部分”〔13〕;“兩岸同胞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是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貢獻 ”〔14〕。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祖國完全統一之間的橋樑和關鍵所在,意即實現偉大復興,就是實現完全統一,兩岸民眾要為祖國統一做貢獻,就要為偉大復興做貢獻,也就是續推和平統一。對於兩岸社會和民眾來說,始終致力於推動和平發展、夯實各項基礎、加強各個領域的合作,就是在促進偉大復興、完全統一早日實現。這是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參與的,都能做出自己的貢獻。在推動實現偉大復興、促進完全統一的過程中,要始終注意兩岸民眾尤其是台灣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要為台灣民眾提供和大陸民眾一樣的待遇,深化中華民族的共同價值觀,讓台灣民眾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驕傲、共享民族發展榮耀,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大陸改革開放和兩岸和平發展帶來的紅利,從思想上、行動上投入到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來。

  (三)重要基石:“九二共識”、反對“台獨”

  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石,是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論述的原則性立場。一中原則是“九二共識”的實質組成部分和重要內容之一,“共謀統一”是“九二共識”的前提和另一重要內容。習近平指出,1992年,“兩岸雙方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達成‘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九二共識’”〔15〕。一中原則明確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在完全解決台灣問題過程中的基礎性作用不容動搖,同時有待於朝著祖國統一的方向發展。可以說,沒有共同追求祖國統一的遠景目標,兩岸很難達成“九二共識”,而空有追求統一的熱忱而缺乏對現階段兩岸政治現實的關注,“九二共識”也將成為淪為空話、失去生命力。“九二共識”的意義在於其體現了一中原則,確立了兩岸雙方追求遠景統一共同方向,同時蘊含了“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濃縮了兩岸先驅在推進祖國統一過程中做出的開創性貢獻。習近平表明了反對“台獨”的堅強意志、指明了“台獨”的危害,展現出兩岸民眾必將取得反“台獨”鬥爭最終勝利的銳利目光。習近平會見洪秀柱時提出“四個任何”,意即“任何政黨、任何人、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進行分裂國家活動,都將遭到全體中國人民堅決反對”〔16〕。隨著反“台獨”鬥爭的持續深入,因應兩岸形勢新變化和大陸新發展,新時代我們黨和政府反“台獨”的堅強意志集中體現為“六個任何”,習近平兩度強調,“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人、任何組織、任何政黨、在任何時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塊中國領土從中國分裂出去”〔17〕〔18〕。習近平會見洪秀柱時還強調,大陸有“足夠的能力遏制‘台獨’”〔19〕,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描述為,我們有“足夠的能力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20〕。兩相比較能夠發現,大陸對“台獨”的態度已然從“遏制‘台獨’”升級為“挫敗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圖謀”,習近平指出,“歷史已經並將繼續證明,‘台獨’之路走不通”〔21〕。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