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智庫:習近平的涉台論述與實踐

http://www.CRNTT.com   2019-11-24 00:11:55  


 
  (一)擴大經濟文化交流合作 

  經濟合作利於將兩岸緊緊聯繫在一起,形成共同市場和共同生活圈,直接消除“台獨”分裂勢力興風作浪的基礎,也有利於加速推進和平統一進程、密切兩岸人民往來。文化往來致力於擴同縮異,挖掘、培養和鞏固共同價值觀,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深度融合發展,為密切兩岸青年和基層往來,增強兩岸交流的參與面、獲益面、獲得感創造條件。兩岸文化合作和經濟來往密切相關、互相促進,經濟交流為文化往來提供物質基礎,文化往來是經濟交流的精神層面保證,在實踐中往往會形成“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經濟先行文化築基”的情形。當前情況下,兩岸經濟交流蓬勃發展,文化來往略有不足,挖掘經濟交流的深度和文化往來的廣度,是問題的癥結所在。大陸經濟和台灣經濟同以中華民族為底色,互補性質明顯,有利於增進同胞福祉和共同利益,這是兩岸經濟合作能夠擴大、深化的可行性所在,也是必要性的體現。大陸經濟體量大、政策扶持多、工作力量足、消費能力強,不受島內政黨輪替因素的影響,是兩岸經濟文化合作的主要地域所在。習近平指出,“大陸人口多,市場大,產業廣,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商品,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企業”〔36〕。台灣同胞應該緊緊抓住新一輪歷史機遇,更深入、更廣泛地參與新時代祖國大陸的各項建設。以年輕人為主的文化創意合作、以開拓中華文化影響力為要義的電影電視劇合作成為兩岸文化合作的新增長點,讓缺乏投資和消費市場的台灣相關行業看到希望。大陸擁有龐大的消費市場和雄厚的資本投入,台灣在文化傳承、藝術創新方面具有優勢,以大陸的資本優勢搶下市場、以大陸的市場優勢培育市場、以台灣的創意優勢穩固市場,再以兩岸合作加固中國內部市場、走向國際市場,在大陸的支持下實現資本、市場與技術的結合,有利於創造經濟效益,密切兩岸青年和文化界聯繫,擴大深化中華文化的“粘合劑”作用。

  (二)共同弘揚中華文化

   “我們將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心靈契合”〔37〕,在此過程中,也能夠“增進對兩岸命運共同體的認知”〔38〕。兩岸中華兒女是弘揚中華文化的主體、主要推動力量,在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過程中,要增進對命運共同體的認知,要有促進中華文化在新時代有新發展的深刻認知和自覺行動,這也是厚植和平統一的文化、社會基礎的內在要求,是走向“心靈契合”不可或缺的一步。文化交流相比其他形式深刻而長久,可以穩固兩岸關係的基礎,實現中華文化的創新發展、更好地走向世界。共同弘揚中華文化貫穿兩岸交流、和平統一的始終,是實現習近平對台工作重要論述戰略目標的重要力量。台灣民眾在中華民族發展過程中起過重要作用,以中華文化為主要內容的台灣地區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和補充內容。“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植根在兩岸同胞內心深處,是兩岸同胞的‘根’和‘魂’”〔39〕,從更深一層次來說,“團結統一的中華民族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根’……是民族團結、國家統一始終成為中華民族發展主流的原因……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內外中華兒女共同的‘魂’……是中華民族得以薪火相傳、綿延不絕的民族之魂”〔40〕。中華文化的根在大陸,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台灣同樣枝繁葉茂,並且融合了少數民族文化、客家文化、大陸各省市文化的養分。兩岸文化同屬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促進,中華文化在大陸經歷過社會主義改造,去除了封建糟粕,是科學而民族的文化;台灣的中華文化得到較好保存,而且融入了其他文化的優質成分,但並未去除封建愚昧的部分,也有一些殖民色彩。兩岸在傳承中華文化的大業中扮演不同角色,互補性強,各有需要揚棄的部分,這是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條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