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透過金融危機表象重新審視國家戰略

http://www.CRNTT.com   2009-02-23 16:01:50  


 
  現實金融問題實際是制的變革而不是利的多少

  面對前所未有的新型金融危機,引起金融市場關注的焦點是銀行、金融機構虧損與利潤下降,特別是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的全球十大銀行已經改變美國銀行引領局面,進而金融市場更加擔憂與恐慌美國金融風暴。然而,透過美國金融風暴中美國金融制度的變化至對策,我們看到的是美國放棄投資銀行,推進商業銀行;美國放棄私人銀行,強化政府參與和解救。值得比較的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或新興市場國家的銀行改革則完全反向美國改變與改革。他們所放棄的是政府行為,強化的是市場行為;強化的是投資銀行,減少的是商業銀行,而更多發展中國家和全球風潮使減少政府行為和強化市場因素。因此,簡單的金融風暴價格上下與利潤多少背後是銀行金融制度改革與發展問題,是發展與改革模式與框架問題。而當前金融市場過於集中對價格和利潤的關注,困擾在美國制度建設混淆的美國銀行金融競爭力問題;而這種關注則忽略整體與局部、多數與少數的比較性的全面考量,更多偏頗在美國金融機構倒閉數量和未來預期,有所忽略乃至嚴重忽略美國總量和總體。最新的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承保的銀行目前一共有8309家,這些銀行的總資產規模達13.61萬億美元,存款總額為8.75億美元,美國金融機構和銀行的全球第一依然難以改變,更何況金融實力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市場影響、產品規模和制度效率上,而這些美國依然占有很強和很大的地位和實力。金融是信譽和信用產業,簡單數量是金融實力的一面,而更重要的是金融戰略效率和產品收益的搭配與遠見。金融現實是力量和效率對比,金融未來是制度主導和收益競爭。

  未來危機問題根本是戰略的籌謀而不是價格的短見

  透過過去與當前很多問題的爭論,筆者觀察的見解是,美國將長期戰略置於短期策略應對之中,長期中設定短期對策,進而美國可以從被動變為主動,從一榮俱榮的霸權主導變為防止一損俱損的搭配對應。因此我們看到美國所謂金融危機與別國價格對應的差別。經歷過金融危機的國家面臨的是股票和匯率同時暴跌,而美國是股票下跌、匯率上漲,進而在美國去年9月16日美國投行雷曼事件特色突出之後的美國資本流入連續兩個月達上千億,9月份達到1800億美元,10月份達到2400億美元,其中美元上漲的貢獻度是十分重要的。全年美元指數沒有跌破70點,美國道瓊斯指數沒有跌破7000點,並非是簡單或短期技術問題,而是具有美國自我需求和自我控制的戰略選擇。回想2008年上半年美元貶值,美國經濟得到穩固,美國並沒有出現之前2007年第四季度金融市場普遍預期的美國經濟在2008年上半年進入衰退;雖然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在2008年12月宣布在2007年12月份美國經濟進入了衰退,但是從季度指標看,美國經濟在2008年上半年分別達到0.9%和2.8%的經濟增長率,其中美元貶值的作用是有效的,對經濟風險具有緩解作用。回想2008年下半年美元升值,美國經濟脆弱增大,但美國資本流入大幅度增加;面對金融風暴的加劇惡化,美元脫離經濟、脫離國際規律,逆行恐慌心理上升,美國有明確的戰略布局和自我需求,進而美國所謂金融危機的美元表現不僅是技術和策略,是美國戰略意願的高端與遠見。美國所謂金融危機的價格選擇是美國戰略的體現,是自我控制力的效率。美國的過於自我獲得利益需求和結構調節、有效保護自己和謀略他人、長遠勾畫價值和制度改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