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日本政壇難出“強勢首相”

http://www.CRNTT.com   2009-03-15 12:00:37  


麻生很可能加入到“短命首相”的行列
  中評社北京3月15日訊/《廣州日報》今天登出“日本政壇難出‘強勢首相’”,詳細分析了二次大戰日本投降以來,緣何頻繁更換首相。文章内容如下

  目前,日本正陷入二戰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在亟待強勢領導力挽狂瀾的緊急關頭,首相麻生太郎卻令日本國民大失所望。 

  困擾麻生的遠不止經濟問題。如果在衆議院選舉中自民黨下台,那麼麻生不僅將加入“短命首相”行列,而且還是令自民黨多年來首失執政黨地位的罪人。 

  然而,縱觀近20年日本政壇走馬燈似的換相,有負衆望的麻生顯然不是特例。正如日本媒體所言:駭人的不是日本政治家的失誤,而是他們的失誤有多頻繁! 

  日本在經濟、文化和科技領域均走在世界前列,政局卻顛簸不斷,缺乏大國風範。究其原因,在於日本政治體制有欠成熟:政黨之爭的焦點更多在於權勢名利,而非國計民生。首相通常是黨內派系利益平衡的“產物”,利益失衡就得換人。這種政治文化氛圍,使日本首相多數“短命”,“強勢首相”屈指可數。 

           填不滿的“政治真空” “強勢首相”屈指可數 

  縱觀近20年來日本政壇走馬燈似的換相,現任首相麻生的焦頭爛額顯然不是一個特例。 

           麻生最近有點煩 

  要不同情中川昭一似乎有點困難。這位日本前財務大臣,上月在意大利新聞發布會上“醉酒失態”,“在全世界面前丟人現眼”(日本媒體語),并很快為此丟了烏紗帽。但真正感到難堪的,可能是留下來的那個人——日本首相麻生太郎。 

  當初一手提拔中川的麻生,如今仍然堅守在首相崗位上,盡管他的民意支持率已跌至一位數,盡管面對日本陷入二戰以來最嚴重經濟衰退的困境。 

  在這個日本正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政府領導的緊要關頭,麻生卻無法遏制反對黨蠢蠢欲動的挑戰勢頭。 

  麻生自己也是個時常失言的官員,素有“大嘴”之稱。比如,他曾號稱要把日本打造成一個“最有錢的猶太人想住下來”的國家。 

  日本民衆對麻生的期望本來就不高,背後原因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在於:麻生不是通過大選上台執政的,而是自民黨總裁兩次更迭後自動成為首相的。

             首相多“軟弱無力” 

  2008年9月1日,麻生的前任福田康夫執政不足一年,就出人意料地突然請辭。同樣,福田的前任安倍晉三也是在執政差兩周就滿一年時,突然以沒有詳細解釋的“健康理由”宣布辭職。 

  麻生及其政黨自民黨的煩惱,其實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他在關鍵時候有負衆望,似乎又一次印證了近年來日本領導人的軟弱無力。也許是捕捉到日本民衆對政府官員的失望情緒,在今年2月27日,日本《朝日新聞》在社論中以大標題“政治真空,受够了!”來表達不滿。 

             二戰後換相30位 

  二戰以來,發達國家領導人任期以日本最短。日本首相任期平均是26個月,而德國總理是88個月。二戰後日本換了30位首相,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最少的是8個,最多的是13個,當然有的是總統。可見日本的一把手換得要比其他西方大國頻繁很多,二倍到三倍的樣子。 

  日本在全球貿易、文化和科技領域中一直發揮重要的推動作用,唯獨在政治領域,近年來領導層鮮有穩定之時。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對於近年來日本政治家總是不盡如人意的表現,人們有各種看法和解釋。有人認為這是日本政壇一貫“論資排輩勝過政績”的傳統觀念使然;有人指出這是日本僵化的教育制度所致;還有人相信這是日本政界和商界任人唯親的歪風盛行造成的惡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