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朱敬一:招商?招錢?招人?

http://www.CRNTT.com   2010-10-25 11:53:07  


招商真正的關鍵是招人
  中評社台北10月25日訊/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今天在《中國時報》登出文章“招商?招錢?招人?”作者表示:“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分辨不清招商、招錢與招人的先後因果,將‘國家’建設誤解為銀行理專業務,而將招錢誤以為是招商。其結果,就是政府用一大堆降稅等手段將資金吸引來台,在實質面卻是一則缺政府配合政策、二則缺實體投資機會,三則缺引領關鍵人才,弄得台灣資金充斥卻苦無真實投資管道。於是,大筆資金就只好推起房價。在金融海嘯後,台灣實體投資機會並無大幅增加,卻吸進了大筆游資,造成房市飆漲,弄得央行疲累不堪。”文章內容如下:

  在經濟學教科書裡,每次說到“投資”,都得解說是指實體投資(如建設高鐵、興建發電廠)抑或金錢投資(如買股票、買基金、炒地皮)。這兩個觀念其實天差地遠,但一般讀者卻分不清楚。前者是指真實的累積若干實體或抽象資本(例如累積商譽),而後者只是指當事人意圖獲利而從事之金錢交易。不只一般人民分不清,若干政府官員與學者有時也不加區分這兩種投資,到了執行層次也就經常有些落差。

  以“行政院”“生技起飛鑽石行動方案”為例,該方案重點之一就是要募集數十億台幣的生技創投基金。湊錢募基金,當然是金融面的操作,但這筆錢無論如何要用於實體投資,例如興建製藥廠、做動物實驗、執行臨床試驗等,才會真正對台灣產業產生助益。當前台灣的情勢是,民間資金多得很,也有一大掛的生意人有能力出資數十億。他們根本不期待政府出配合款,甚至也不希望政府出資攪局,以免困擾。但既然民間資金已然充足,而“行政院”又信誓旦旦說生技產業前景良好,為什麼民間卻不想投資生技、未先從事生技產業呢?這就牽涉到招商來台實體投資真正重要的三個面向:環境、機會與人才。

  招商的第一個環結,就是投資環境。“國家”有公權力,能夠在土地、硬體、園區、行政等面向給予民間若干便利。最為不利的投資環境,就是容不得吸引人才的必要高薪,將他們批鬥為肥貓,公然羞辱。所謂投資環境,就是指對投資的便利與對人才的尊重。有些人又懶又不用功,腦袋裡就只有“減稅”一種投資環境的概念,卻從不參閱文獻或歷史記錄,看看孫運璿、李國鼎當年是如何以吸引人才、闢建園區、簡化行政等方式改善投資環境的。孫運璿任內沒減過一毛錢稅,但台灣實體投資卻是暢旺無比。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