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20名大陸旅客是怎樣遇難的

http://www.CRNTT.com   2010-10-27 08:57:40  


 
  今年8月1日,馬英九在紀念“八八風災”(去年8月8日‘莫拉克’襲台致700多人遇難)時表示,防災重於救災,希望各界吸取教訓,一旦發現台風警報,立即預先部署。

  然而,對於本次災難,當局在預警方面明顯不足。一方面,蘇澳地區降下了突破歷史紀錄的超大豪雨;另一方面,本次塌方事故是蘇花公路78年來最嚴重的一次。交通部門如果及時封路,可以避免重大人員傷亡。

  災難發生後,台灣旅行商業同業公會表示,蘇花公路常有大雨,只要沒有封路,自然就會被認為可以安全通行。

  對於旅行團而言,除非是路被水淹、塌方確實不能走了,或者相關部門發布了預警,或者景點已經不能接待,否則很難改變行程。

  因此,對於本次災難,人們很自然地指責交通部門封路不及時。

  事實上,災難發生前幾天當地雨水不斷,但是沒有發生嚴重地質災害,交通部門研判,蘇花公路通行不受影響。當天中午12點,東澳地區一小時降雨量達到50毫米,公路總局隨即在12:20封路,但為時已晚。

  此後,在13點至14點之間,蘇澳地區一小時降雨量更是達到185毫米,單日雨量近千毫米。對於這樣的極端天氣,氣象部門表示無法“準確預測”。

  貿然封路也會招致不滿

  10月22日,台灣“內政部長”江宜樺在“中央災防應變中心”表示,未來將考量在雨量達一定標準時,先行封鎖蘇花公路或危險路段。

  此話一出,立馬引爆東部民眾大反彈,花蓮“縣長”傅崑萁跳腳,蘇花公路動不動就封路,嚴重影響花蓮人、觀光客交通,“與其封路,不如趕快作一條路!”意思是,“蘇花改計劃”應盡速動工。

  “行政院長”吳敦義後來改口說,貿然封路恐將引起民怨,希望外界再給“行政院”一些時間思考。國民黨“立院”黨團也口徑一致,要求“蘇花改”盡速通過環評開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