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外交:新思維才會有新格局

http://www.CRNTT.com   2010-11-16 11:13:39  


 
  有很多問題需要人們做理性的反思。例如朝鮮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外界的感覺是中國已經被朝鮮深度“綁架”。在他國看來,中國一直在“縱容”朝鮮,因為每一次朝鮮製造事端之後,總有中國站在背後,為其“撐腰”。而每次危機之後,中朝的關係似乎更進一步。但與此同時,中國和其他不認同朝鮮的國家則越走越遠。中國在這方面的現狀表明,其距離區域領導權還遠得很,更不用說是主導全球事務了。要在區域外交事務上扮演領導角色,中國的行為必須得到區域大部分國家的接受。這不是說中國要放棄朝鮮,因為地緣政治關係和穩定的考量,中國是不能放棄朝鮮的。但中國在支持朝鮮的同時,也必須施加足夠的壓力,促使其實行改革開放,和國際社會融合,至少要遵守一些國際規則。

處理南中國海問題要更靈活

  在南中國海問題上,中國似乎已經迷失在雙邊和多邊的關係上。因為搞不清陸地主權和海洋主權的區別,比較機械地固守著傳統的雙邊主義。因為中國和很多周邊國家解決了陸地邊界問題,很多人也天真地相信中國可以通過類似的雙邊關係來解決海洋主權糾紛。這就引出了人們今天看到的很多麻煩。較之中國,東南亞都是小國,都不希望直接面對中國這個大國。因此,它們歡迎美國的“回來”,即使美國不願意回來,它們也會邀請美國回來的。這一點不難理解。但中國的有關方面似乎不理解這一點,因此視美國的“回來”是對中國的威脅。而中國的“拒絕”美國不僅被美國視為是中國搞亞洲版“門羅主義”,也使得東南亞國家非常擔心中國的“霸權”,因此更需要美國力量的存在來平衡中國。因此,有觀察家指出,是中國本身“引狼入室”。這話說得過分,但中國對此也可以作些思考。

  在和東南亞國家的關係上,中國在經濟多邊主義上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在海洋主權問題上過於死板。如果在這個問題上,早些時候做多邊主義的文章,願意和有關國家在多邊構架內討論雙邊問題,那麼情況也不至於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主權問題上的多邊不是說中國和東南亞;在多邊的構架內,和中國沒有主權糾紛的國家,根本不會站在越南或者馬來西亞或者菲律賓一邊,最多只是個觀察者。現在固守雙邊,就導致美國力量的介入,即大國政治化。美國和東南亞國家各方面的關係已經高度制度化,並且美國是唯一一個經過考驗的大國。美國和東南亞國家如果感覺到中國在排擠美國,東南亞和美國的關係會變得更加緊密。

  南中國海問題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很難找到各方可以認同的解決方式(例如提交國際法庭仲裁),但控制和管理是可以的,就是不要讓問題暴露出來,影響各國間正常的外交關係。沒有人感覺得到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有能力通過雙邊來解決南中國海問題。那麼,多邊有何不可呢?即使在釣魚島事件上,現在美國提出要設立“中、美、日”的多邊機制來討論,這也不見得對中國不利。多邊當然有它的風險,也不見得是能夠解決主權爭議,但從控制和管理的角度,多邊主義就變得有效。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