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用戰爭換石油可行嗎

http://www.CRNTT.com   2011-03-22 10:26:21  


關於此次“多國軍事幹涉利比亞”的原因,可謂是衆說紛紜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訊/關於此次“多國軍事干涉利比亞”的原因,可謂是眾說紛紜,但有一類“西方國家急於博取石油利益”的聲音,獲得了廣泛的傳播。當然,這樣的聲音出現的頻率不低,人們並不陌生。具體的觀點是這樣表述的——“為何美歐多國如此急於對利比亞動兵?利比亞擁有巨大的石油資源,而美歐極不滿意目前利比亞石油的分配。如果想趁亂下手、重新洗牌而博取最大的利益,那麼眼下真是大好的機會。”用戰爭(軍事干涉)的方式博取石油利益,乍一看似乎在理。然而細究起來,卻不太現實。

  ■ 石油是個筐,戰爭往里裝

  這樣的“交易”不划算

  ——“用戰爭換石油”的聲音並不陌生,在伊拉克戰爭期間就已經甚囂塵上,那麼伊戰的實際情況如何呢?

  美軍發動戰爭的成本:高昂且持久

  關於美軍在伊拉克戰爭中付出的成本,迄今為止已經有太多種版本。這些不同來源的數據,取值範圍從7000億美元到9000億美元不等。

  除了一眼可見的顯性成本外,美軍發動戰爭還有一系列隱性成本,如傷兵救治、對經濟的消極影響,以及“政治賬”等。如果把這些都算進內,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預測:美國在伊戰中付出的成本或超3萬億美元。

  即便把伊拉克的石油都用來支付軍費也不是個好選擇

  取美軍戰爭成本為8000億美元(7000億和9000億的中間值)。

  2003年全年的油價平均大概在28美元/桶,而伊拉克產油能力約為200萬桶/日。每年的賣油收入為2044000萬美元。用這樣的收入來補齊美軍戰爭成本,需要39年。

  2011年的油價飆升,3月18日的布倫特油價為113美元/桶,而伊拉克產油能力達到了20年來的最高點:270萬桶/日。這樣算下來,每年的賣油收入為11136150萬美元,補齊美軍戰爭成本需要7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