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法國為何充當幹預利比亞的急先鋒?

http://www.CRNTT.com   2011-03-23 08:33:56  


  
  正因為如此,法國一直視地中海及非洲為自家後院。薩科齊上台後,提出了“重返非洲”的戰略,並積極倡導成立了地中海聯盟。不過,以法比關係而論,近年來雖然雙方的經濟往來日漸增多,但政治層面上的分歧卻很大。自命不凡的卡扎菲,向來以非洲的“帶頭人”自居,並不買法國的賬。法國對卡扎菲的不滿可謂由來已久。這次強勢出手打擊利比亞,無疑有法比關係不睦的原因。 

  地緣政治當然不是全部。前段時間,法國對同屬北非的埃及和突尼斯動亂,就表現得非常低調。這其中的原因,主要與上述兩國處理民眾反政府活動的方式與利比亞不同有關。埃突兩國政府都對民眾的反政府示威採取了容忍態度,最高領導人即便下台也沒敢對民眾動武。而利比亞街頭卻有大量死於政府軍槍口下的平民。與以保守著稱的英格蘭和德意志民族不同,法蘭西民族在性格上以激進聞名於世,其對人權民主等價值觀的追求也最為激進。法國大革命的狂飆突進,在世界歷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樣的民族,眼看著與自己一海之隔的“老後院”,出現了大規模的人道主義災難事件,官民都出現急不可待的情緒,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要求政府出手幹預的呼聲一直很高。這次法國戰機空襲利比亞後,輿論呈現一邊倒的支持態勢。就連反對黨也為政府此舉叫好。要說批評聲,就是來自極右陣營,卻是批評政府出手太晚。極右翼領導人勒龐就是這個態度。《費加羅報》發表社論認為,在利比亞問題上,法國政府成功地動員了國際社會的力量,充分發揮了作用,保證了法國的利益。正是有了這樣的民意基礎,薩科奇政府在幹預利比亞時才如此放得開手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