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為何中國難以通過再分配調節收入差距啟動消費

http://www.CRNTT.com   2011-04-04 08:32:55  


 
  因此,中國解決收入差距過大,從而有效啟動普通老百姓消費的主要途徑,是深化改革,徹底解決腐敗和壟斷問題。反腐敗和反壟斷的根本出路,在於市場化改革的深化。

  但是,中國目前反腐敗和反壟斷的難度是很大的。例如,反壟斷的難度就很大,因為中國目前的壟斷主要表現為國有經濟的壟斷,尤其是央企的壟斷,而國有經濟,尤其是央企,又被一些人當作“共和國的長子”,“執政基礎”,因而現在有人將國有經濟壟斷,尤其是央企的壟斷,竟然看成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特征”,從而給壟斷披上了意識形態的外衣,這就使得國有經濟壟斷,尤其是央企的壟斷,日益增強。據有關方面的研究,中國國有經濟,尤其是央企的壟斷,現在還在加劇。例如,到2010年第三季度,央企上市公司占中國上市公司數量的18.27%,但其營業收入和利潤,則分別占全部上市公司的61 .63%和70 .9%,因而中國資本市場在很大程度上是為央企服務,而且這種趨向目前還在加劇;又例如,央企加速重組地方國有企業,與地方政府合作,不斷強化央企對國民經濟的壟斷地位,我們看不到國有壟斷資本的絲毫收縮。所有這些,都反映了中國反壟斷任務是極為艱巨的。

  與反壟斷一樣,反腐敗實際上也極為艱難,因為腐敗竟然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成為“天經地義”的事情。筆者有一次與一位官員聊天,談到了有的政府官員公開要求政府在自己即將退休之時,安排自己的孩子進政府工作,而且政府領導也竟然公開發文安排這位官員的孩子進政府。使筆者沒有想到的是,這位官員竟然說,這很正常嘛,我們這些政府官員為國家忙了一輩子,沒有像民營企業家那樣自己擁有了很多財富,因而安排一下孩子進政府,這總是可以的吧!可見,在有些人的潛意識里面,似乎權力尋租是很正常的。因此,如果不推動政治體制改革,腐敗將成為“常態化”。

  第二,中國再分配機制在財政支出上有重大缺陷,無法有效調節收入差距,從而有效啟動居民消費。

  中國政府支配的國民收入已占到中國G D P的30%多,發達國家支配的國民收入大致上占到本國G D P的40%多,這說明中國政府支配的國民收入與西方發達國家所支配的國民收入,各自在本國G D P中所占的比例已經基本上差不多,因而中國政府在再分配中所支配的國民收入比例的提高,應該有利於調節收入差距,有利於促進普通老百姓的消費,但實際情況並不是這樣。原因何在?主要原因是在於中國政府政府財政支出結構與發達國家政府財政支出結構的差異。在發達國家的政府財政支出中,用於醫療衛生支出、教育支出、就業與養老保障支出的比例,占整個政府財政支出的60%左右,而在中國政府財政支出中,用於教育、醫療、社保的支出,不到全國財政支出的30%,中國財政支出更多地用於投資和政府開支,尤其是基礎設施投資。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就不得不自己給自己建立保障,其消費就必然因為自己給自己建立保障而受到約束,其結果當然是再分配既不能調節收入差距,又不能啟動消費的正常增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