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口結構變化的經濟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1-05-10 08:37:02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訊/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揭示了中國人口結構變化的一些大的趨勢:一、過去十年,中國人口年均增長率比上世紀90年代明顯放緩;二、勞動年齡人口比重增加,但老齡人口比重上升,少兒人口比重降低,老齡化趨勢初現;三、全社會受教育程度明顯提升,人口素質提高;四、城鎮化進程比預期的快,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接近50%;五、沿海發達省份的常住人口占的比重增加,內陸欠發達地區的比重下降。

  《財經》發表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文章分析,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會不會因勞動力減少在未來十年大幅放緩?人口結構的變動將如何影響投資工具和金融市場的發展?文章如下。

  勞動力減少將影響潛在增長率

  潛在增長率取決於勞動力供給、資本和全要素生產率。過去30年,中國經濟增長平均在10%左右,這其中有勞動力供給的快速增長,高儲蓄率支持的資本存量的擴張,以及生產效率的提高這三個方面的貢獻。

  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10年滿15周歲不到60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是9.2億,比2000年的8.25億增加了將近1億人。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近日向媒體透露,根據統計局人口專家的預測,中國未來十年每年適齡勞動力資源在9億左右。前幾年9億多一點,後幾年9億少一點。尤其是2013年以後,勞動力資源會逐步下降。也就是說,勞動力供給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下降,甚至是負面的因素。

  勞動力供給減少拖累經濟增長,在一些發達國家尤其是老齡化嚴重的日本已有先例。

  但中國有一些特殊因素,增加了判斷未來經濟增長趨勢的不確定性。比如城鎮化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從經濟供給的角度看,城鎮化意味著農村富餘勞動力從邊際勞動生產率低的農業生產轉移到邊際生產率較高的現代製造業和服務業。

  此次人口普查的結果顯示,全國城鎮人口達到了6.66億人,占總人口的比重是49.68%,比2000年上升了13.46個百分點;而2000年比1990年的前一個十年,城鎮人口比重上升了9.86個百分點。

  50%的城鎮化率相對於發達國家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而言,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城鄉收入差距還在擴大,意味著中國的城市化在未來還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

  但未來城鎮化率上升的速度可能比過去十年有所放緩,對經濟增長的邊際貢獻可能降低,近幾年農民工供給趨緊是一個跡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