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鮑盛剛:中國製造與德國製造之比較

http://www.CRNTT.com   2011-09-22 13:32:56  


作為世界工廠,中國制造業處於低端加工生產
  中評社北京9月22日訊/“中國和德國之所以能夠挺過債務危機,根本原因在於其在世界產業分工體系中的製造業地位,當然德國和中國的製造業有著天壤之別。德國是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傳統高端製造業的代表,而中國製造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沒有自己的全球銷售網絡和市場,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屬於廉價的代工和加工生產基地。”此間知名經濟評論人士鮑盛剛在共識網撰文“中國製造與德國製造之比較”,全文如下:

  目前美歐債務危機愈演愈烈,經濟前景令人堪憂,唯有兩個國家依然是全球經濟的亮點,一個是中國,另一個是德國,它們被看作是世界經濟的救世主,因為只有它們口袋裡還有錢,而中國和德國之所以能挺過債務危機,原因在於它們的製造業,顯然製造業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體現,製造業是一個國家製造財富的能力,沒有了這種能力,一個國家自然會衰退和變得貧困。 

  一個國家的財富取決於兩大因素,一是自然資源,這是上帝的施與,二是製造業,即一個國家製造財富的能力,它是後天勤奮努力的結果,而且在一國財富比例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製造業可以推動就業,拉動出口,累積財富。美國和歐洲主要債務國目前深陷危機根本原因就在於其製造業的轉移和流失,由此導致失業率高居不下,貿易逆差和財政赤字不斷攀升,最後陷入經濟的失落和衰退。與此相比,中國和德國之所以能夠挺過債務危機,根本原因在於其在世界產業分工體系中的製造業地位,當然德國和中國的製造業有著天壤之別。德國是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傳統高端製造業的代表,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歐洲頭號經濟體,其工業製造業占GDP的29%,成為其經濟的“脊梁”,帶動了相關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德國的精密機械、制藥、工程機械、汽車製造、環保產業聞名於世,德國的產品以質量可靠著稱。正是由於製造業的發達,自2003年開始成為世界頭號出口大國,一直到2009年才被新崛起的“世界工廠”中國推到世界第二的位子。 

  與德國相比,中國目前號稱世界工廠,但是中國製造是經濟全球化時代產業分工的結果,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各國貨幣工資收入上的差異已成為重要的比較優勢,哪裡單位勞動力成本低,企業家就會到哪裡投資,現代大規模生產過程能夠以相等的效率在世界各地實現,那麼資本投資將永遠尋求勞動力成本最低的國家,因為那樣才能增加利潤,所以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跨國公司作為全球經濟活動的主體,它們超越國界,對全球資源加以整合配置以求資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潤的最大化,中國製造業的發展主要得益於全球產業的這一重新分配。首先,1978年以來中國已獲得了5000億美元的外來投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世界投資中心。其次,大量外資的湧入使中國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平均增長率達到9.5%以上,是美國經濟增長率的3倍。其三,資本和技術的引入,使中國成為全球製造業大國和全球最大的貿易出口國。其四,作為最大出口國,中國又成為全球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外匯儲備目前已達到3萬億美元。其五,作為世界工廠,中國自然又成為全球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中國近10年能源消耗增幅年平均8.9%。其六,大量跨國公司的遷入,中國政府財稅收入達到世界第二。目前,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且根據預測中國GDP總額將於2019年超越美國。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