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美關系和亞洲集體安全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1-10-18 09:25:30  


 
亞洲缺乏集體安全體系

  亞洲缺乏集體安全體系。現存的機制多為經貿關系。如本欄上周所說,盡管存在著一些次區域的安全機制,但這些機制並沒有任何能力來應付亞洲的安全困境,相反,它們有可能隨時惡化亞洲的安全局面。

  要實現亞洲長久和平,亞洲顯然需要一個集體安全體系,一個包括中國、美國和亞洲國家在內的多邊集體安全體系。

  積極的信號是,中美兩國很多人都已經認識到亞洲集體安全的重要性,並且在開始追求如何實現集體安全體系的確立。美國盡管在努力強化其和盟國之間的安全關系,也意識到現存安全機制的局限性,主要是沒有把中國容納其中。這些年來,美國在努力追求和中國發展軍事和國防關系,迫切想了解中國的國家安全意圖。同時,美國也在發展共同安全機制上有所努力。

  中國方面更是這樣。中國的很多行為多是反應式的,是深感“不安全”的產物。從台灣海峽、黃海、東海、南中國海,中國都面臨著因為美國或者周邊國家所導致的“不安全”局面。可以說,中國盡管是崛起中的大國,但對安全的需要遠遠超出了其他所有大國。中國一直在努力提倡“和平崛起”及“和平發展”,一方面是為了向其他國家昭示自己對世界和平的願望,表示自己的崛起不會導致世界的不和平,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追求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同時,中國也在追求如何實現安全的機制和手段。在最近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的《中國的和平發展》白皮書中,更是提到了“共同安全”的概念,把此作為新安全觀來提倡。盡管中國使用“共同安全”的概念意在和西方國際關系中的“集體安全”概念區分開來,但在實踐層面,兩者更多的是重合的。

  中國周邊的小國家更是需要一種集體安全機制。如上所說,這些國家都在繼續維持和美國的安全關系的同時在追求和中國的經濟關系。安全和經濟關系對這些國家的生存和發展都至關重要,缺一不可。不過,也有一些國家已經感覺到了這兩者之間的緊張關系。如果中美兩國關系惡化,對他們來說,這種戰略和經濟分開的關系就變得不可持續了。因此,對這些國家來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一個能夠包容美國、中國和他們自己在內的亞洲集體安全機制。

  那麼,如何發展出這樣一種集體安全體系呢?現在中美雙邊關系上已經有了中美年度經貿對話和戰略對話機制。這個機制的產生是因為中美兩國間這些關系方面發展的需求。中美兩國之間已經建立的雙邊戰略對話,也有可能再進一步建立制度化的安全關系。不過,這種雙邊關系並不夠,並不能解決安全困境,因為雙邊關系是排他性的,把很多小國排擠在外。亞洲國家需要多邊關系,把小國的安全利益考量在內。

  因為中美雙方的經濟互相依賴性的日益增加,從長遠來看,戰略關系會變得重要起來。這些年來的經驗表明,中美兩國雙邊關系的進展正在受到這兩個國家(尤其是美國)和其他亞洲國家關系的制約。很顯然,美國在和中國發展關系過程中,必須考慮到美國和日本、韓國、東盟等國家的關系;同樣,中國在發展和美國的雙邊關系的過程中,也要考慮到中國和其他國家之間的關系。這就是為什麼中美雙邊經貿和戰略關系得不到深化的主要原因。中美兩國之間的互動日益增多,但各方面的制度化水平低下,很難提高。這就說明了,中美關系如果要得到具有實質性的發展,就必須超越雙邊關系,而在多邊關系上下功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