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美關系和亞洲集體安全的未來

http://www.CRNTT.com   2011-10-18 09:25:30  


 
東亞峰會存在開發潛能

  亞洲現存的很多次區域安全機製造成了亞洲國家(尤其是中美兩國)之間的不安全感,而中美雙邊對話的深化的需要,要求超越雙邊關系而走向多邊。這就表明,亞洲需要一個新型的、能夠同時超越和整合現存諸多次區域,或者雙邊機制的集體安全體系。

  很多人現在都希望東亞峰會能夠成為這樣一個體系的開端和起點。東亞峰會包容了包括中、美兩國在內的所有亞洲國家,並且是一個開放體系,不排除其他國家。這本身就和傳統尤其是冷戰時期建立的多邊組織區分開來。它是開放性的,不是針對另外一個國家或者集團的,從而不會對外部世界構成不安全;相反,它是通過協調組織內部不同成員的行為而增進互信、減少不信任和安全困境,而實現集體安全。東亞峰會也並不見得是純多邊安全體系,它可以是一個綜合性的多邊組織,包括安全、經貿、政治和外交等多方面,也可以根據不同階段的需要來調整其重點。

  這樣一個體系對美國和中國都有好處。如果能夠建立這樣一種集體安全體系,就表明中美兩國存在於同一個體系之內,而非屬於兩個不同體系。這就可以避免冷戰期間美國集團和蘇聯集團之間對立所造成的世界性的“不安全”局面。處於同一個體系之內,中美的互動可以制度化。盡管兩國在體制內的各種競爭(例如競爭領導權)不可避免,但在同一個體系內則可以避免大規模的爭霸戰爭。中美兩國之間、中美各自和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上的互相依賴,其它小國的制約作用或者平衡作用,大國對國際聲望的競爭,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對中美兩個大國的行為構成制約。全球化和區域化的交互作用,會使得大國在處理互相關系的時候,變得更加理性。而經貿力量和軍事力量的交互作用,也會使得這些方面處於平衡發展,減少軍事力量的單方面作用。從長遠來看,同一個體系內也會出現領導權更替的問題,但這更多的是會是伴隨著國際責任而來的領導權的和平轉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