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佛家眼中的社會道德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1-11-11 13:17:59  


淨因法師
  中評社北京11月11日訊/近期,因屢有“見死不救”事件見諸報端,有網友甚至大呼“中華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時候”,進而引起一股道德“反思熱”。

  這不禁讓人想起這個故事:有位教授帶學生郊游途中,遇上暴風雨,大家趕忙衝進附近的草棚避雨。不幸的是,由於風太大,草棚在狂風暴雨的衝擊下隨時有倒塌的危險。大家都很緊張,不約而同地用盡全身力氣扶住草棚,不讓它倒塌。此時,教授感慨,“是我們需要草棚,還是草棚需要我們?”

  如果我們的道德大廈就是這個草棚,當發現它漏雨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呢?

金錢兌換道德

  蘭溪:有人建議見死不救追究刑事責任,你覺得法律能解決道德問題嗎?

  淨因法師:法律能懲罰不道德的行為,但是能懲罰不道德的思維嗎?維護社會道德,需要外在、內在兩方面的力量。但現在我們太迷信外在力量了,包括法律威懾、榮譽表彰。維護道德最核心的是內在力量,道德是心靈問題。

  蘭溪:屢有見義勇為,反被訛詐的報道,因此,有人建議從獎勵方面入手,立法保障見義勇為,或者經濟獎勵見義勇為。

  淨因法師:連救人也要用金錢來兌換,好像不用金錢,不足以表現他的價值。提這個建議的人可能是好意,但也暴露了真正問題。錢也成了衡量道德的標准,人的地位、價值、道德良心,好像什麼都用錢來衡量。所以,為了錢,人們什麼都敢幹。

  蘭溪:廣東省人大代表朱列玉建議:公務員、醫生、共產黨員、先進人士、保安等“特殊人群”應該負擔見危施救的義務。道德對於不同的人,還有不同的標准?

  淨因法師:好像撿垃圾的不夠資格救人,她應該沒有這個覺悟,所以才要表彰,很多報道也基於這個邏輯。在道德良知面前,無論黨員、公務員、老板,還是民工、撿垃圾的,做人的尊嚴和道德的要求是平等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