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二次突圍從改革權力固化入手

http://www.CRNTT.com   2012-03-05 08:29:19  


隨著全國“兩會”大幕的開啓,改革呼聲越來越高漲。
  中評社北京3月5日訊/隨著全國“兩會”大幕的開啟,改革呼聲越來越高漲。2012年對於中國來說,注定是不尋常的一年,承上啟下的一年。

  每日經濟新聞發表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副研究員張茉楠文章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最大的問題不在於經濟增速的放緩,而在於一些體制性障礙對經濟肌體的侵害。中國經濟需要二次體制改革,而新一輪的改革必須從權力體系固化入手,通過掃除體制性障礙,為經濟增長釋放新的活力。

  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的制度變革,它為中國經濟增長注入了巨大的動力。上世紀80年代,農村改革調動了農民積極性,大大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90年代的國企改革,為中國工業發展注入了活力;而進入WTO之後,中國的產品開始走向全球。這些都反映了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制度因素。

  可以說,在改革開放的促動下,中國經濟的蛋糕越做越大,一方面市場化正在加速,但是另一方面原有的權力體系也在強化,某些政府幹預權力尋租資源壟斷等,正成為固化的權力體系。馬克思曾經使用“超經濟強制”這一概念,來描述政治權力濫用對分配關係的負面影響。在政治性權力介入經濟活動後,經濟活動就背離了一般的經濟運行規律,掌握政治資源的一方在宏觀經濟資源配置和微觀交易行為中獲得優勢地位,造成“權力統治財產”的現象。

  文章表示,固化的權力體系,會導致分配失衡資源錯配價格扭曲等。事實上,中國在初次分配中存在許多不合理的收入擴大因素,最為突出的是各種形式的壟斷。某些掌握著壟斷性特權壟斷性資源的人迅速聚斂了大量的財富。行政權力本身也是一種公共資源,因為掌握權力的人員可以利用行政權力來幹預收入分配資源配置和各種社會經濟活動,通過濫用權力和尋租等行為侵害其他社會成員的利益,發揮了巨大的財富調整力量。

  根據王小魯博士的測算,2008年城鎮居民被統計遺漏的“隱性收入”高達9.26萬億元 (約占當年GDP的30%),其中5.4萬億元是“灰色收入”。貧富差距越大,經濟將越發依賴資本積累和投資,而消費將被邊緣化,這將導致資產投資泡沫。而且,貧富的代際轉移也很可能將一個社會的貧富狀況固定化結構化,整個經濟社會變得不穩定。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