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高建文:民主多樣性與未來兩岸政治

http://www.CRNTT.com   2012-04-22 01:01:38  


 
  而在台灣,是資產階級共和制,稱為“議會民主制”,“立法院”的“立法委員”是由台灣地區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也由台灣地區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兩種代議制度建立在不同的政治哲學基礎上,都通過選舉產生權力機關以行使權力。

  第二,台灣社會有民主政治訴求,台灣民眾對於“中國主權”以及兩岸關係的未來、台灣的政治地位意見分歧,那麼,“國家政治制度”應該讓台灣民眾、各政黨抒發不同的觀點。

  第三,中國以台灣海峽為界是兩種“社會形態”,不可能以單一的、純粹的政治制度實現國家統一。

  只有國家統一,中華民族才堅實地崛起,這就要求兩岸在政治上作出妥協,以便“中國特色”的民主吸收“議會政治”,構建中國更具包容性的民主制度,而在社會經濟制度上,台灣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大陸繼續實行社會主義制度。

  如何循政治方式與政治途徑解決兩岸政治關係?筆者主張通過“創設”中央國家機構,而不是“改變”現實中央國家機構。而“創設”中央國家機構的機制就是“議會政治”,即“新增的”中央國家機構必須經過兩岸全體人民民主選舉產生,“新增的”中央國家機構與現實中央國家機構相互如何劃分權力,取決於兩岸政治一體化進程的深度。如果兩岸政治一體化為了中國真正的、完全的統一,“新增的”中央國家機構應該是“國家主權”的代表機關,主要負責外交等對外事務,“新增的”中央國家機構與現實中央國家機構共同構成中國“中央權力”。

  如果兩岸共同“創設”並且參加“中央國家機構”的運作,並且是通過兩岸均接受的民主機制,就是循政治方式與政治途徑開啟兩岸政治一體化進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