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穩增長”中國政府還有三大政策工具

http://www.CRNTT.com   2012-07-14 09:20:58  


  中評社北京7月14日訊/隨著上半年中國經濟的負面數據陸續公布,國內市場的信心也急劇下滑。從國內及周邊地區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即使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不斷喊話,市場信心依然不足。這應驗了一種心理定勢:悲觀者的眼中沒有彩色。

  財經網發表安邦咨詢高級研究員賀軍文章稱,日前與國內幾家官方智囊機構的學者交流時,談到對當前中國經濟的看法,有學者表示,中國經濟目前沒有什麼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信心不足,只要恢復了信心,一切皆可解決。儘管安邦不認為中國經濟將會“硬著陸”,但從最新經濟數據來看,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正迅速加大。市場信心雖然不能代表實體經濟的運行,但信心能影響信用擴張、能影響投資決策,更重要的是,市場信心是對未來經濟前景在當前的心理映射。因此,對悲觀的市場信心的積聚仍要給予足夠重視。

  從近日國務院的緊急部署來看,宏觀調控政策的新一輪放鬆正在展開。國內外市場都迫切地想知道:中國政府的政策“籃子”里還有什麼工具?他們想知道,中國政府到底能不能穩住下行的中國經濟?市場的這種焦慮心態,正是中國政府影響市場信心的機會。

  文章分析,中國政府還有多少政策工具可用?作為掌握龐大經濟資源的大政府,中國政府手中掌握的政策工具還是很多的。因此在宏觀上來看,中國應對此輪經濟下行的壓力,應該還是有較大把握的。中國政府的政策工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貨幣政策工具。隨著CPI指數下跌,中國運用利率政策工具的空間在增大,未來中國可以繼續下調利率,也可以下調商業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除此之外,對於主要是國有銀行組成的商業銀行體系,監管部門以某種程度上的窗口指導進行微調,也是一種可選擇的調控方式。

  二是財政政策。如果經濟進一步下行,中國可以推出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相比於歐美市場經濟國家,中國政府推動的財政政策往往有著顯著的短期效果,4年前的“4萬億”刺激計劃就是一個樣本(當然留下了很多後遺症)。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體現是投資。中國可以放鬆對重大投資項目的審批,動員地方政府參與投資,中央政府也可以親自推動投資。雖然中國政府已經從“4萬億”刺激計劃中吸取了教訓,但經濟下滑的威脅嚴重到一定程度時,中國政府總會有一些“底線”級的政策工具可以動用。

  減稅也是可能的財政政策選擇。理論上,減稅可以降低企業和個人的負擔,有利於投資和消費。但在中國,減稅是從政府嘴里搶飯吃,尤其是當房地產調控帶來財政收入減少時,減稅政策往往很難落實下去。因此,對減稅政策不能抱太大希望。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