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溫建寧:中國經濟已成功探底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12-07-20 07:52:01  


上海金融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统计系副教授 溫建寧
  中評社北京7月20日訊/時隔三年之後GDP再度破8%底線,是否意味著中國經濟已探底成功?中國當前和今後提振經濟增長的有效方式又是什麼?上海證券報昨天登載學者溫建寧的文章“中國經濟已成功探底了嗎”,就此進行了探討。 

  經濟轉型,離不開調整經濟結構,扭轉突出的結構失衡,經濟增速難免會慢下來。如果經濟減速在預期範疇之內,經濟增長速度變化相對穩定,結構調整就能在有利條件下進行,不至於傷及經濟本身。但經濟下行加速,也向結構調整提出了挑戰。

  GDP統計數據“破八”,在無形之中加重了國人對未來經濟前景的擔憂。大家的經濟行為偏好,正逐漸偏向謹慎和保守,儲蓄意識不斷強化,即時消費能力下降,這不僅導致了產品過剩,物價水平急遽走低,也表明對大多數工業產品而言,也許去庫存化只有降價,才能對接上實際消費需求。6月CPI從5月的3%直降0.8%,便是很好的證明。而且,使用銀行貸款形式的消費下降,不僅抑制了樓價,還使得了汽車市場持續低迷,銀行頓顯放貸難。特別是,現有實體經濟生產投資,因為盈利能力下降,被迫選擇主動退出擴大再生產環節,轉而進入各類高收益理財產品之中,採購經理人樂觀預期和意願降低,實體經濟失血和貧血的情況持續,經濟進入探尋底部的過程。

  考察最近三個月的新增貸款數據,就能理解央行在不足一個月連續兩次減息的用意,不僅有減輕實體經濟負擔,穩定經濟增長速度的意圖,還有幫助銀行體系大量存款找到貸款對象的目的了。4月新增信貸6818億元,即使此後地方政府變相放鬆房地產調控,致使跟房貸密切關聯的住戶貸款大幅增加2137億元,5月新增貸款才增長1114億為7932億元。只有銀行降息之後,6月新增貸款才顯著上升,達到9198億元,直逼3月1.01萬億的最高水平。

  這從側面說明,單靠降低銀行利率,靠釋放流動性來穩定經濟增長,需要支付的代價和成本極其昂貴,甚至還不同於2008年的四萬億刺激計劃,即使投入和花費不菲,不見得就能達到控制經濟下滑的目的。這一點也能從股市上反映出來,6月滬市指數跌破了2300點時,央行及時啟動了第一次降息,但不足一個月之後,滬指卻跌破了2200點,縱然宣布了第二次降息,股市依然還在2200點下方運行。連對貨幣政策極其敏感的資本市場,對利率變動反應度都在降低,更遑論原本就敏感性較低的宏觀經濟對降息的反應了。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