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能否用“巧實力”“平衡”中國?

http://www.CRNTT.com   2012-09-05 09:48:30  


  中評社北京9月5日訊/學者滕建群今天在新加坡聯合早報撰文《美國能否用“巧實力”“平衡”中國?》表示,表面看,由於美國插手,亞太已形成圍堵中國的大格局,然而,美國用“巧實力”“再平衡”的效果並未如美國所願。詳論如下:

  8月30日開始,美國國務卿希拉莉再訪亞洲,第一站是美國高官40多年不願意光顧的庫克群島。希拉莉承諾,美國不會放棄保護該地區海洋商業的歷史,將繼續成為任何主導該地區大國的反制力量。她強調,美國想要和中國在廣闊的太平洋地區進行合作,並督促其他國家效仿。參加此論壇,美國派員60,還有一個航母戰鬥群伴隨,實屬罕見。分析認為,美國外交與軍事並舉,旨在抵銷中國在南太平洋的影響——“美國在世界遙遠角落都在努力反對中國”。

  希拉莉2009年1月上任國務卿,至今已訪百國之多,所到之處,善影射或公開指責中國。2011年6月訪問非洲時,她說,非洲國家要警惕中國“新殖民主義”;今年7月訪問蒙古,她讚揚蒙古民主和良政,反對集權;8月,希拉莉再訪非洲,在塞內加爾說,美國在非洲是“致力於建立能有增加價值的可持續的夥伴關係,而不是從中獲利。”“那種允許外人進來,出於自身利益榨取非洲的財富,同時完全和幾乎不留任何好處的時代應在21世紀畫上句號。”她表示,美國堅定支持民主及普世人權價值,不像某些國家用“其他方式”從非洲不斷獲取資源。

美國焦慮中國挑戰其領導地位

  作為掌管外交政策制定和執行的國務卿總拿中國說事,代表美國當前對華的焦慮和誤判。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不但國內民生大幅度改善,而且國際經貿和國際關係也有長足發展。以非洲為例,2009年,中國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夥伴。以南太平洋國家為例,1990年以來,中國連續22次派團出席太平洋島國論壇,並在過去六年間向南太平洋島國提供高達6億美元無息貸款。此前,美國從未參加論壇,在該地區也僅有一個2000萬美元環保投資。

  焦慮來自於奧巴馬政府擔心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向美國的領導地位發起挑戰。希拉莉在就任國務卿伊始提出要用“巧實力”,即在硬實力下降時,使用威脅、誘惑或補償、吸引和合作手段維繫其全球領導地位。國防部長帕內塔今年6月在新加坡提出“再平衡”。“巧實力”+“再平衡”構成近年美國亞太政策的主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