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釣魚島危機中日本如何對中國嚴重誤判

http://www.CRNTT.com   2012-09-21 10:05:19  


日本野田政府過度樂觀判斷形勢,造成日本在外交上和道義上嚴重失分。
  中評社北京9月21日訊/學者張雲今天撰文“釣魚島危機中日本如何對中國嚴重誤判”指出,從目前的中日外交較量可以看出,由於日本野田政府過度樂觀判斷形勢,認為中國會默認國有化,或者會表面反對實際接受,存在著對中國國家意志的嚴重誤判,再加上原則問題上算小賬的做法,以及在溝通方式上無視或者輕視中國,這些造成的結果是日本在外交上和道義上嚴重失分。詳論如下:

  今年6月,日本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採訪的時候針對東京都購島計劃曾表示“如果計劃實施將給中日關係帶來重大危機”,日本國內政界媒體口誅筆伐並最終決定更換駐華大使。令人吃驚的是正是這位不是職業外交官的商界出身大使卻體現了驚人的“政治敏感度”, 3個月後出現的圍繞釣魚島的嚴重危機證實了丹羽大使的忠告的準確性,相反也證明了日本政府在對華外交上存在的嚴重誤判。

  自9月10日,日本政府宣布國有化後,中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強力反制措施,從上周末以來,中國全國各地發生了從中日恢復邦交以來最大規模的反日遊行。這些反彈明顯超出了日本政府的預測。事態的發展已經改變了日本國內原先較為單一的強硬立場,民主黨代表候選人鹿野前農業大臣表示現在實施“國有化”是否合適需要重新討論。一些知名學者也表示以前的租借方式已經是有效的管理了,間接批評了“國有化”。事態尚在發展中,目前作結論尚為時過早,但是日本政府至少存在著以下幾大嚴重誤判。

  首先,日本政府試圖通過先拖延,等事態擴大化後用“國有化”方式介入,希望獲得國內政治“不失分”並得到中國的“理解和同情”的做法是嚴重誤判。今年4月中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美國拋出由東京都政府購買釣魚島(日本稱為“尖閣諸島)後,野田內閣的日本中央政府一直對此採取拖延措施,含糊其辭。直到東京都通過公開募集購島資金,揚言登島測量,放言購買後將在島上建設設施等步驟將釣魚島問題擴大化以後,野田首相才在7月7日表明了日本政府的“國有化方案”以求”平穩,安全管理“。(為什麼選擇盧溝橋事變紀念日宣布尚不清楚,但刺激了中方卻是無疑的)可能在野田的算盤里,這樣做的國內政治和外交風險最小,但殊不知這種走鋼絲的方式造成中國對其信任喪失殆盡。從中國方面看來,野田內閣的出於“善意”和管控石原的“無奈購島論”不僅是謊言,而且認為兩者是一丘之貉上演的“雙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