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新井一二三:日本是精神上被占領的國家

http://www.CRNTT.com   2013-01-18 12:20:05  


 
日本失去了希望

  人物周刊:日本的就業曾經有終生雇傭制,現在卻慢慢被派遣之類的方式取代,廢除了那種制度。你怎麼看?

  新井:能改變和改善是好的,但完全廢除後緊跟而來的就是一塌糊塗、完全混亂的局面。二戰後,日本興起了終身雇傭制。大約十年前,大家都期待日本會慢慢變成美國一樣,換工作比較容易,年紀大了之後再回大學念書也比較容易。但從2000年到現在,發生的事情是這樣的:過去的終身雇傭制慢慢瓦解了,自由選擇工作的機會卻並沒有增加。因為那些擁有最高地位、最高收入的人是早些時候參加工作的,他們還能享受到終身雇傭制特權,他們才有地位和收入。後來的年輕人卻失去這種機會,他們仍然是社會比較低等的階層,吃虧而獲得的自由卻沒有更多。

  人物周刊:在你看來,日本這些改變會不會是在某一方面太屈從於西方的精神?

  新井:不是西方,只是美國。假如日本有西方這個概念,一方面能看到美國,一方面能看到歐洲,還可以有一種平衡。但不是這樣的。日本曾經以為美國就是世界,所以我們才出了很多問題。我們把美國的一套直接搬到日本來,其實很多事情是不可行的,美國的很多問題在日本也同樣發生。比如,以前日本法律不允許大商場開在郊外的大馬路邊,因為這樣市中心區個人開的傳統老字號商業肯定受影響,這10年允許了,開了很多大商場,大家都開車去那邊買東西。然而城裡火車站旁邊那些可能已經開了幾十年、一百多年的老字號,很多都倒閉了。這就是日本與美國生活方式之間的衝突。衝突後,我覺得日本傳統的、比較優良的生活遭到了破壞。

  人物周刊:你在一篇叫《日本人的幸福》的散文這麼寫道,當年的日本好像在參加一場又一場的嘉年華,那種幸福是非常具體的。現在呢?

  新井:我現在幸福,是我個人的幸福,整個社會有沒有幸福的氣氛?可能沒有。安全感消失了,本來經濟景氣就不好,大家對前景比較擔心,後來又發生了大地震、海嘯和核事故,我們都很不安。

  人物周刊:但《金融時報》的數據說,雖然大家都在說日本失落了過去的20年,但日本的人均壽命、教育、收入、城市公共服務水平這些指標反而有了長足的進步,為什麼你們幸福感卻在降低?

  新井:幸福是一個主觀狀態,設想一個很有錢的公主,她什麼都有,但就是沒有心愛的對象,她就會覺得不幸福。你跟她講你有這麼好的衣服、這麼大的房子、這麼大的汽車,說什麼都沒有用,因為她得不到想要的。日本現在也是這樣子,有很多東西,但想要的東西沒有,那個東西叫什麼呢,叫希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