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型城鎮化路在何方?

http://www.CRNTT.com   2013-03-22 08:20:34  


城鎮化儼然已成為新一屆政府執政施政的一個關鍵詞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訊/今年以來,中央政府多次提出要推進城鎮化,並以此作為擴大內需,穩定增長的一個重要舉措。不誇張地說,城鎮化儼然已經成為新一屆政府執政、施政的一個關鍵詞。

  在地方政府官員看來,推進城鎮化意味著未來可以通過銀行、信托等渠道去借更多錢來進行更多的基礎設施、城市新區乃至開發區建設。而借著城鎮化的東風,這些借債也有望通過未來房價持續上升、中央放鬆地產調控政策後,出讓更多商、住用地去償還。

  財經雜誌發表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陶然、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汪輝文章稱,在中國目前的財政與土地體制下,地方政府有這樣的投資衝動也並不奇怪。但可以設想的一種可能性是,一旦地方政府無法繼續借貸,而目前征過頭稅和預征未來稅收等籌資手段也用盡後,將面臨嚴重收支不平衡,將不得不迅速加大商、住用地供給來變現。這就會給本已脆弱、並因泡沫而過度供給的房地產市場一個未來價格下滑的預期,進而引起房地產拋售,最後導致地產泡沫的全面破裂。最壞的結果是,政府、銀行和很多相關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全面損害,引起整體性經濟與金融危機。這個可能性,不能不引起各級政府部門尤其是中央的警惕。

  因此,在中央推進城鎮化的同時,尤其要警惕和防止目前地方熱衷的扭曲的城鎮化模式。這種模式只會不斷增加政府負債率,引致更多不當投資,並在未來產生更多不良貸款。

  戶籍改革急迫

  文章表示,當前,政府部門和學術界逐步形成一個共識,就是中國的城鎮化必須改變既往從農村向城市流動人口單身、臨時性遷移的局面,實現人口完全城鎮化,或者說農民工的市民化。為此,政府必須開始推進戶籍制度改革。

  但從目前來看,一個關鍵問題是,改革主導和實施主體的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雖然中央提出要推進戶籍改革,但改革主動權基本還是在地方,主要是市、縣一級,結果是地方政府或有意誤設改革對象,或無所作為,有些地方還以改革為名設定了過高入戶門檻。

  仔細觀察中國近年來不少地方的戶籍改革試驗,本質上都是以給“城市戶口”為名進行的“圈地”行動。

  很多發達地區或城市郊區的農民,其土地本身就比較值錢,自己非農就業收入也不低,子女也可以在本地公立學校就學,獲得城市戶口對他們意義不大。地方政府之所以有積極性為這些人“解決”戶口,無非是看中了他們的土地。另外一些戶籍改革試點地區,其主要瞄准的對象也還是來自本轄區範圍內的農村流動人口,對跨區外來人口,地方政府則基本沒有動力解決其入戶問題,仍然把他們當成廉價勞動力。而一些地方制定的“積分制”戶籍改革,主要對象則是外來人口中的高端人群,這就使得這類改革無法覆蓋絕大部分外來人口。

  總體來看,若無來自中央的政策和壓力,跨區戶籍改革很難得到有效解決。所以,把戶籍改革的主動權交給地方,只會讓改革效果大打折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