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型城鎮化重在糾偏

http://www.CRNTT.com   2013-03-24 10:16:54  


 
  李克強指出,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這無疑表明未來城鎮化深入發展的重點不是大規模基建,而是促進農民工市民化,而如何才能促進農民工市民化呢?李克強指出,這將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要有就業支撐,有服務保障。這也說明農民工市民化的實現絕不是“農民找工作進城”這樣簡單,它的實現必須要有一系列的制度保障,如他們有獲得體面工作的權利,也應享有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權益等。

  怎樣的發展方式才最有利於農民工市民化目標的實現,改變目前農民工“身體進城,權益不入城”的狀況呢?李克強總理對此提出了有關設想。

  第一,城鎮化不能靠攤大餅,還是要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東、中、西部地區因地制宜地推進,這意味著在城鎮化發展格局方面,中央即不贊成以大城市的盲目擴張,也不認可以中小城市為主,而更加尊重各地的經濟和社會實際情況。

  第二,新型城鎮化必須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要保住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保護農民利益。 這是因為,一方面若沒有農業現代化的支持,農村勞動生產率難以提高,就不能徹底將農民工從農村轉移出來,另一方面農業現代化也利於城鄉一體化發展,從而降低農民工市民化的壓力。

  第三,新型城鎮化還需要政府讓利,主動降低城鎮化門檻。推進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成本較高,如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測算,當前農民工市民化成本約為每人8萬元左右,以2.6億農民工為基數計算,總成本將達20多萬億元。這顯然需要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擔機制,而作為承擔公共服務的政府,則更需要開始主動負擔更多的責任。李克強總理對此也表態,“本屆政府下決心要再改造1000萬戶以上各類棚戶區,這既是解決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也是降低城鎮化的門檻的需要。”

  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措施

  文章指出,明確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重點、任務以及途徑後,更關鍵的還是要落實新型城鎮化的相關配套措施。對此,李克強總理強調城鎮化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會帶來經濟和社會深刻的變化,需要各項配套改革去推進。

  預計,新型城鎮化的這些設想及相關配套措施也將在兩會後逐漸得到政策落實。

  首先從中央政府層面,近期公布的職能轉變方案表明中央政府要主動將部分職能事項下放給地方政府以激活地方政府管理當地事務的能力,這些下放事項包括:投資審批事項;生產經營活動審批事項。這無疑有助於釋放各地經濟發展的空間,促進各地因地制宜地推進城鎮化發展。

  其次從各大部委層面來看,他們也正圍繞著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多種要素而制定相關的措施。如公安部為了落實中央提出的人口自由遷徙,將進一步推進戶籍改革,建立實施居住證制度,使長期在城市工作並連續居住、參加社會保險的流動人口公平公正有序落戶;為了增強基層政府推動農民工市民化的動力,財政部將推進省以下財政體制改革,給予基層政府更多的財源分配以及更多的轉移支付;人社部也將有序推進農民工市民化的措施,如切實維護好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保障農民工在當地依法享受民主政治權利等;國土部也正在研究制定關於深入開展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它將在促進農業現代化,保護農民權益的基礎上,更好地推進土地集約型城鎮化的發展;民政部也將制定新城鎮設鎮標準,提高行政區劃調整,優化城鎮行政區劃的結構和部署,以增強更多發達的中小城鎮的產業及人口承載能力,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

  我們由此預期,未來幾年中國城鎮化進程雖然會由於農村可轉移勞動力減少以及基建投資空間的變小而放緩,但促進新型城鎮化的有關措施的落實將可以保證農民工市民化的提速,而這樣一種城鎮化的過程無疑也將更好地促進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和效益的改善。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