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經濟再平衡”是新型城鎮化的基石

http://www.CRNTT.com   2013-04-02 09:26:13  


  中評社北京4月2日訊/媒體報道,據初步核算,2012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首次突破50萬億元人民幣歷史關口,達519322億元,比上年增長7.8%。除了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高於投資外,中國國際收支狀況繼續改善,中國經常項目盈餘與GDP之比進一步降至約2.6%,貿易順差與GDP之比保持適當水平,外貿依存度降到50%以下至47%。

  上海金融報發表時評人孫雨果文章稱,如此養眼的數據和成績,不但為中國經濟的再發展與再平衡提供了保障,也為新型城鎮化(也稱新型城市化)的快速發展給予了強大的支撐。特別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被確定為“十二五”規劃的主線,也是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長期戰略之後,繼續減少外部依賴,不斷增強自主發展能力的經濟“再平衡”,謀求再發展的跡象已經非常明顯,中國的經濟結構必將繼續優化。

  文章表示,不容回避的是,不管是再平衡也罷,還是再發展也好,都離不開新型城鎮化能否科學、持續的推進,更離不開高效、公正的行政,包括財稅體系的完善和建設。此前,曾提出在區劃調整中“撤省”,並取消所謂的“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轄100,甚至200個市(州)的設想,無外乎就是不管親生,還是後養讓地方政府全部裸露在中央政府眼皮底下,便於合理配置資源,協調區域發展。並通過建立完全徹底的“中央—市—縣”三級行政,進而完成三級財稅體系建設,使財稅這一“再平衡利器”發揮最大作用,進而保證我們的新型城鎮化健康、均衡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新型城市化的目標無非是使人口與空間實現兩次轉變,第一次轉變是從農業人口變成城市人口,第二次轉變是城市人口變為郊區人口,實現城、鄉的終極平衡。而理想的新型城市化的模式是以郊區化為主,即郊區人口占50%,中心城區人口占30%,農村和小城鎮人口占20%,人口在三個區域之間可以自由流動,取消戶籍限制,建立信用社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