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區域協調發展是經濟升級的基礎

http://www.CRNTT.com   2013-09-04 09:02:48  


 
  城鎮化必須要讓農民市民化

  文章指出,城鎮化問題是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可以促進各個地區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縱觀世界發達經濟體的城鎮化進程,都與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升級密切相關。城市和城鎮都是人類經濟活動的結果,現代的城鎮化是工業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但是沒有產業支撐的城鎮化是沒有前途的,鄂爾多斯的康巴什新城就是最典型的案例。此外,中國的城鎮化要解決的是中國農業人口的非農化。過去幾十年,村社內部大量存在的非農、兼業人口為城鎮經濟發展輸送了大量廉價勞動力。

  部分學者認為,正是這些中國農村所特有的基礎條件,使得大量農民可以進城務工,而一旦經濟不景氣,失業回鄉還能有地可耕。這就使得中國農村能夠幫助熨平中國的經濟周期,使整個國家實現經濟軟著陸。隨著人口紅利的減少,和農村適齡勞動力數量的減少,未來這一緩衝機制將減少,這意味著未來的城鎮化必須讓農民市民化。

  只有轉型到以產業支撐的、能夠有效形成人口就業的城鎮化才是有質量的城鎮化,才能構成中國區域經濟升級版的堅實基礎。

  新型工業化亟待推進

  文章分析,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提出雖然是社會發展目標,實際是和打造中國區域經濟升級版密切聯繫在一起的。資源節約型是生產的概念,環境友好型既是生產概念也是生活概念。都是對以往低級版本的粗放型經濟道路的矯正。

  當前,環境越來越成為區域經濟競爭力的極為關鍵要素。面對華北地區的持續高度污染和西北地區的生態荒漠化,以廈門為首的福建的旅遊產業和房地產業已經開始在北京“賣空氣”。兩型社會的建設目標說明傳統工業化已經接近尾聲,新型工業化需要展開。

  除了建設兩型社會外,對於廣大中西部而言,“三農”問題始終是經濟騰飛“沉重的翅膀”。落後地區的經濟發展需要把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統籌起來,協調發展。

  統籌發展的根本路徑在於用新型工業化推動新型城鎮化,用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釋放出來的經濟活力推動農業現代化。在這一過程中,以農業現代化為核心的三農問題是區域經濟發展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發展所涉及的戰略性問題遠不止這些。區域間差距進一步擴大所倒逼的區域協調問題、地方債務問題、土地流轉問題等,都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加以解決。如果把產業發展方向、園區經濟、產業集群、城鎮化、兩型社會與三化協調等問題妥善解決,中國區域經濟的升級版就有了健康發展的基礎。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