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經濟:構建經濟運行四大新常態

http://www.CRNTT.com   2014-07-23 08:49:42  


當前的宏觀政策調整,不僅在於要避免短期內經濟的“硬著陸”,更重要的是通過深化改革解決中長期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實現7.5%左右的中速增長新常態打下基礎。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訊/當前,中國經濟雖然已不可能再有兩位數的增長,但經濟增長有條件穩定在7.5%左右的合理區間。與此同時,發展的“新常態”正在形成。

  《瞭望》雜誌發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文章表示,問題在於,儘管經濟硬著陸風險較小,但經濟運行中的結構性矛盾與問題仍然突出。尤其是擴大內需、拉動消費還面臨著多方面的體制機制性掣肘,經濟結構調整未到位。在這種情況下,需要在宏觀政策適度調整的同時,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深化改革上,使經濟新常態能夠建立在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堅實基礎之上。

  中高速增長新常態

  文章稱,所謂經濟新常態,從短期看是速度問題。當前宏觀經濟運行確實面臨下行壓力。消費上,2014年5月份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2.5%,雖然比前4個月略有反彈,但總體上低於2013年水平。投資上,過去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以上是常態,在反危機時期甚至超過30%。前兩年開始下降到20%左右,當前已降至17%左右。

  這些變化使得宏觀經濟呈現出中高速增長的新態勢,在此過程中,關鍵在於處理好短期和中長期的關係。例如,在逐步加大定向降准範圍和力度、通過定向釋放流動性刺激投資的同時,更要關注宏觀經濟中的中長期問題。

  為此,當前的宏觀政策調整,不僅在於要避免短期內經濟的“硬著陸”,更重要的是立足當前謀長遠,注重通過深化改革解決中長期的結構性、體制性矛盾,為“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實現7.5%左右的中速增長新常態打下基礎。

  消費主導新常態

  文章認為,宏觀經濟運行中最為核心的是投資消費的動態平衡,未來要把形成消費主導的新常態作為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

  內外發展環境深刻變化的背景下,13億人的潛在消費需求是中國經濟增長最突出的優勢,其釋放的規模與速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經濟增長的空間和速度;13億人消費結構升級和消費潛力的釋放,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業、城鄉、社會等結構調整的動力,以及有效投資需求的規模和投資轉型的方向。

  初步估算,到2020年中國潛在消費規模將達到45-50萬億元,並拉動有效投資需求釋放,使內需總規模達到上百萬億元,由此奠定未來10年7.5%左右經濟增長的重要基礎。

  投資與消費動態平衡並不是不要投資。中國人均資本存量不到美國的10%,僅為韓國的25%,提升空間巨大,仍有大量的“投資富礦”。關鍵在於把投資建立在消費基礎上,推進投資結構轉型。這就要求按著市場決定的要求,調整投資結構、拓寬投資來源、改善投資效率。要進一步推進投資體制改革,強化消費需求對投資的引導作用。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