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實現全年經濟發展目標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

http://www.CRNTT.com   2015-10-29 07:30:39  


前三季度中國經濟運行比較平穩,增速換擋比較平順,繼續處於合理區間,第四季度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全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
  中評社北京10月29日電/當前,全球經濟仍處於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深度調整期,不確定性因素較多,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

  經濟日報發表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張占斌文章表示,作為拉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國內外對中國當前經濟形勢和未來發展走勢都十分關注。面對持續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分析看待中國經濟形勢,既要縱向比較,也要橫向對比;既要看到增速變化,又要看到結構變動;既要觀察運行狀況,更要把握發展走勢。從整體上看,“形有波動,勢仍向好”,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全年經濟的預期目標。

  前三季度經濟在波動中實現平穩增長,繼續處於合理區間

  文章分析,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國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9%,其中,第一季度、二季度同比增長均為7%,發展平穩,而第三季度增長6.9%,雖有所回落,但穩中有進,仍然是在年初預計的7%左右目標內,符合全年增長預期目標。

  縱向比較看,這個6.9%,是在中國經濟規模已經超過10萬億美元情況下實現的,雖然增速比過去兩位數時低一些,但實際增量已遠超過去。從其他指標看,一是就業形勢“穩”。前三季度新增就業已超額完成全年計劃目標,9月份調查失業率5.2%左右,雖比前兩個月稍有上升,但主要的25-60歲就業人員調查失業率是穩定的。二是居民收入“穩”。經濟雖有波動,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持續改善,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計增長9.2%,超過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2.3個百分點。其中,連續3個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快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校三是物價漲幅“穩”。前三季度,物價總水平(CPI)呈現前低後高態勢,平均增長1.4%,既沒有通貨膨脹壓力,也沒有出現很多人擔心的通貨緊縮問題。

  橫向比較看,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雖繼續增大,但與多數國家比,依然有許多亮點。前三個季度,世界經濟增長低於預期,國際金融和大宗商品市場動蕩加劇。世界銀行、IMF、經合組織等主要國際組織都相繼下調了今年世界經濟增速預期值。IMF在10月份最新預測中,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由此前的3.3%下調至3.1%。今年第一、二季度,美國經濟環比折年率分別增長0.6%、2.3%,而去年全年增幅是2.4%,今年能否達到去年增速尚存較大不確定性。10月14日,摩根大通將美國第三季度GDP預期由增長1.5%下調至增長1.0%。相比之下,中國經濟以6.9%的增長率,依然是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實屬不易。前三季度,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在30%左右,仍是世界經濟的“穩定之錨”。

  總體來看,前三季度中國經濟運行比較平穩,增速換擋比較平順,繼續處於合理區間,與年初設定的預期總量目標相比較,符合發展預期,第四季度有條件有能力實現全年經濟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當然,我們也不能掉以輕心,要辯證看待當前經濟形勢,充分考慮經濟運行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正確認識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短期困難,長期基本面依然向好

  文章表示,從傳統統計數據和分析方法來看,當前經濟運行的一些指標彼此間有些不匹配、不同步。比如,經濟增速雖逐步放緩,但新增就業總體平穩;工業用電量增速較低、鐵路貨運量略有下滑,但工業增速仍然相對較高;貨幣信貸增速相對較高,社會融資規模增長也比較快,但經濟增速卻逐步回落。這些數據的不匹配看似不好理解,但實則是中國經濟新常態具有的新階段特征,恰恰是經濟結構出現轉機和長期基本面向好的重要跡象。

  首先,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當前,經濟運行的最大特點是行業間、區域間出現了明顯分化走勢,粗鋼、水泥、平板玻璃等傳統行業虧損嚴重,利潤下降和價格下降的“雙降”特征十分明顯。而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行業卻增長勢頭強勁,這正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步伐加快的良好跡象。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51.4%,同比提高2.3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10.8個百分點,這是中國“三產”結構的一個重大變化。同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勢頭良好,其增加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比重持續提升,前三季度已超過10.7%。從產業投資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是主要製造業中增長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更是呈翻倍的爆發性增長態勢。

  其次,結構調整出現短期的陣痛。為了優化產業結構,一些行業難免受到較大衝擊,有些企業甚至會逐漸萎縮,這些不得不付出的代價就是結構調整中的“陣痛”。美國經濟近來溫和復甦,以大數據、生物科技、頁岩氣等為主的高科技產業再次站到了世界經濟的前沿,主動的結構調整為美國新興產業的崛起贏得了先機。對處在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的中國經濟來說,結構調整是大勢所趨,必須痛下決心。這些年來中國經濟實現了快速發展,但發展背後也面臨著很多問題,積累了大量矛盾,能源、原材料供給約束加劇,傳統勞動力紅利逐步衰減,產能過剩矛盾突出。所以,在這個時候推動結構調整是非常痛苦的,必然要經歷“鳳凰涅”的過程,由此造成對經濟增速的短期衝擊在所難免。

  再次,經濟下行受到前期刺激政策的影響。經濟增速面臨下行壓力,是消化前期刺激政策,化解多年來積累的深層次矛盾的必經階段。為了應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中國及時採取拉動內需和產業振興等一攬子刺激政策,使中國經濟率先走出危機,並對世界經濟起到了“壓艙石”作用。目前,雖然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但政策“累積效應”和“溢出效應”還在發揮作用,使當期宏觀政策選擇受到掣肘。這些矛盾和問題相互叠加、相互影響,一方面加大了經濟下行壓力,另一方面又危中存機,孕育著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政策發揮空間。

  實際上,評判經濟形勢,不能單看速度,也不能單看短期,要全面分析“形”,更要把握“勢”。短期經濟增長狀況是“形”,經濟增長動力轉換和經濟增長質量是“勢”。我們必須看到,在經濟增速換擋同時,經濟增長動力正在同步轉換,經濟增長質量也在同步提高。這些好的跡象未來將推動中國經濟進入增速更穩、結構更優、質量更好、效率更高的發展新軌道。

  經濟增長動力正在加速積聚,完成全年經濟目標有堅實基礎

  文章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新動力正在加速積聚,各種有利因素正在發揮更加有效的作用。可以預期,今年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完成全年各項經濟預期目標。

  從需求方面看,“三駕馬車”動力在積聚。一是消費驅動力在增強。過去,中國消費具有明顯模仿型排浪式特征,“你有我有全都有”,“羊群效應”明顯,一浪跟著一浪。現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基本結束,個性化、多樣化消費漸成主流。前9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名義增長10.5%,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雖然汽車銷量有所減少,但住房銷售持續增加,帶動家具、家電、家裝等相關領域消費回升。養老家政健康消費、信息消費、旅遊休閑消費、綠色消費、住房消費、教育文化體育消費等消費熱點正在加速形成,尤其是網絡消費、電子金融等消費新業態方興未艾。數據顯示,前三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25914億元,同比增長36.2%,顯示了對經濟增長的強大拉動力。二是投資增長有望緩中趨穩。今年前三季度,企業普遍加大了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力度,投資增長正在由規模擴張型向注重內涵型轉變。從城鎮化角度看,按戶籍人口計算,中國城鎮化率僅為40%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還有巨大提升空間。從工業化角度看,中國正處於重化工業中期,還遠未完成工業化進程。隨著工業化與信息化加速融合,巨量投資將為經濟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三是外部增長有望整體回升。在全球貿易普遍下滑背景下,前三季度,中國船舶、金屬加工機床等部分高端製造產品出口增速均在20%以上。隨著“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的加快推進,上海、廣東、天津、福建等自由貿易試驗區的加快建設,新時期“走出去”戰略的加快實施,國際產能合作的加快推進,中國對外開放合作水平與產品綜合國際競爭力正在大幅提升,有效出口需求也在得到顯著提高。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