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智庫雜誌:如何對抗“台獨”修正主義史觀

http://www.CRNTT.com   2015-11-01 00:04:23  


 
  “修正主義”史觀

  《亞細亞的孤兒》之所以成為感人的一代名著,是因為它精准的描述了當時台籍“日本兵”的矛盾心態。然而,由於時間的推移,以及從1994年李登輝“教育改革”所推動的“去中國化”,已經使台灣的年輕世代逐漸淡忘掉先人被迫參戰的感受,而相信日本右翼政治人物的“修正主義”史觀。

  這些修正主義者主張,日本沒有侵略鄰國,只是在“朝鮮、台灣和滿洲投資”,日軍強徵慰安婦也是韓國政府編造的故事。在曾經歷二戰且親眼目睹日軍罪行的日本老一代凋零後,有愈來愈多日本年輕人相信這些說法,修正主義史觀也逐漸成為主流。

  田母神俊雄是日本“修正主義史觀”的代表人物。他曾任日本航空自衛隊幕僚長,去年競選東京都知事,主張:“我們必須走出強加在我們身上的歷史,必須找回我們引以為榮的真歷史”,而拿到六十萬票,得票率第四。他的支持者多半為廿歲到卅歲的年輕人,他贏得此一年齡層近四分之一選票。

  在田母神口中的“真歷史”裡,日本不是侵略者,而是解放者,日軍把白人帝國主義者趕出亞洲!李登輝說:二戰時台灣人是為“日本祖國而戰”,便是在呼應日本右翼“修正主義”者的這種政治主張,可以稱之為“台獨”修正主義史觀”。

  “志願兵”與“日本兵”

  我相信:李登輝的說法是他的“本音”(真心話)。可是,這種說法是台籍志願兵普遍的經驗嗎?

  二次大戰之初,台灣人並沒有資格當“日本兵”,只能當“軍屬”或“軍伕”,到中國大陸替“日本兵”擔任後勤補給工作。到1942年,太平洋戰爭逆轉,日本才開始在台灣徵“志願兵”,到南洋和海南島作戰。“日本兵”和“志願兵”的最大差別在於:日本人被召集者,在職服務單位要付本俸給其家族作生活費。台灣人是“志願兵”,不是義務兵役,所以服務單位不必給付家族生活費!

  有些獨派作家在宣揚日據時期“皇民化運動”的成果時,特別強調:總督府在台灣首度招募一千名志願兵,竟然有四十二萬六千人搶報名,他們是“志願”為“日本祖國而戰”。真的是如此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