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伯謙:追尋從未間斷的中國文化

http://www.CRNTT.com   2009-08-07 12:27:09  


中華文化,是歷史長河的明珠。
  中評社北京8月7日訊/“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開啓了中國考古學的新時期。60年來,中國考古學發展迅速、收獲巨大,產生了許多重大發現,取得了豐碩研究成果。發現了從舊石器時代到青銅器時代一系列重要遺址,建立了考古學分期標尺,理清了其發展譜系,證明從古至今中國文化的發展是一脈相承、不曾間斷的。”《人民日報》今天登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的文章:“追尋從未間斷的中國文化——新中國考古學的發展與貢獻”。文章内容如下:

  對於舊石器時代,過去我們只知道北京猿人、山頂洞人、河套人,而如今又發現了元謀人、藍田人、和縣人、南京人等舊石器時代人類化石標本近百種、遺址數百處,時代涵蓋早、中、晚各期,基本勾畫出了從直立人到現代人及其文化的發展演變脈絡。這些重要發現,奠定了中國舊石器時代考古和古人類學研究在世界學術界的地位。只要研究與人類起源發展有關的問題,就不能忽視這些材料,不能忽視中國這塊土地。 

  對於新石器時代,過去我們只知道仰韶文化、龍山文化、紅山文化等,而如今又發現了仙人洞文化、裴李崗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遺址幾乎遍布全國各個省區。其中,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文化、新石器時代早中晚期的文化到銅石并用時代的文化,應有盡有。建立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體系,為進一步研究中國文明的起源、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堅實而科學的基礎。 

  對於青銅器時代,過去我們只知道安陽小屯殷墟、益都蘇阜屯、寶雞鬥雞台等為數不多的重要商周遺址,而如今又科學勘察和發掘了夏時期的偃師二裡頭、商時期的鄭州商城和廣漢三星堆以及西周時期的岐山周公廟、洛陽北窑、北京房山琉璃河、曲沃曲村等衆多青銅器時代遺址。建立了中國青銅器時代比較完備的考古學文化區系類型體系,基本廓清了各文化的源流及其關系,為重建中囯上古史准備了條件。 

  提出了中囯文明本土起源說和中國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多元一體模式 

  中國文明本土起源說,是建立在從舊石器時代經新石器時代直到青銅器時代乃至以後文化的連續發展基礎之上的。隨著文化不斷發展,文明因素逐漸孕育,當文明因素積累到一定階段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建立國家,進入文明時代。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本土文化一直是主流,在此基礎上誕生的中華文明自然是本土起源的。 

  文明起源於本土,并不等於說文明的起源只有一個源頭。中國土地遼闊,地理環境複雜,文化傳統多樣。比如新石器文化,根據文化淵源、特征、發展道路的不同,分為以長城地帶為重心的北方地區,以晉、陝、豫三省接鄰地區為中心的中原地區,以洞庭湖及其鄰境地區為中心的長江中游地區,以山東及其鄰境地區為中心的黃河下游地區,以江浙(太湖流域)及其鄰境地區為中心的長江下游地區,以鄱陽湖—珠江三角洲一綫為主軸的南方地區六大區系。隨著成都平原寶墩文化及其城址群的發現,長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及其鄰境地區也應該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區系。每個區系都有相對獨立的文化傳統,各自孕育產生出文明因素。因此,我們認同中國文明起源的多元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