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聯儲權力膨脹 令人憂慮

http://www.CRNTT.com   2009-06-27 12:25:30  


 
            美聯儲毀譽參半

  八十年代前期,美國經濟開始進入需求過旺的通貨膨脹周期,從金融消費品的迅速普及再到垃圾債券的不斷增發,美國資本市場儼然一派沸騰氣象,非理性繁榮埋下的隱患日積月累。彼時,美聯儲掌舵人保羅?沃爾克以盯住通脹為美聯儲決策原則,不惜以經濟衰退為代價全力擠壓資產泡沫,最終為九十年代美國新經濟的騰飛打下了堅實基礎。

  然而,從2002年年中開始,美聯儲決策再次邁上了一條不歸路。當時,機構普遍預測美國經濟已步入繁榮周期。與之相比,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卻看法迥異。在他看來,美聯儲理應吸取上世紀80年代末日本在國內股市崩盤後所經歷的長達十多年的經濟通縮教訓。他據此認為,美國經濟在納斯達克股市崩盤後同樣將面臨長時間的通縮困擾,美聯儲應繼續執行寬鬆的貨幣政策。

  因而,在當時的美國經濟已步入繁榮周期的客觀條件下,美聯儲卻“將寬鬆進行到底”。其結果便是,直到2004年年中美聯儲慌忙祭出利率大棒之時,此前延續了兩年時間的美聯儲貨幣政策的“不作為”已使得美國資本市場乃至全世界都充斥了過度氾濫的弱勢美元泡沫,進而為本輪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提供了異常充沛的貨幣“彈藥”。

  由此可見,美聯儲背負的本輪全球金融危機“始作俑者”的罵名並非空穴來風。如今,在美聯儲權力有望急劇膨脹之際,相關歷史包袱是否會削弱其作為“超級監管者”的威信,進而影響到其監管職能的最終執行,疑問顯然揮之不去。

  出於防止美聯儲權力過於膨脹的考量,也出於對美聯儲監管能力“維穩”的目的,在奧巴馬政府提交的金融監管改革方案中,還計劃成立一個由美國財政部牽頭組成的金融服務監管委員會(FSOC),美國現任財長蓋特納將兼任該委員會的主席。監管委員會將負責協調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聯邦住房金融管理局(FHFA)等機構的監管行為,並向美聯儲提供決策意見,及時指明哪些金融機構需被納入“系統性風險”監管體系。

             決策恐偏離經濟

  奧巴馬政府將“超級監管者”的身份賦予了美聯儲,又施以監管委員會的“緊箍咒”,意味著權力急劇膨脹的美聯儲今後將被政府的救援行動所牢牢“綁架”,這與以往美聯儲只盯住通脹、始終保持貨幣決策超然地位的處境大相逕庭。難怪在提交金融改革方案後,總統奧巴馬面對媒體避談美聯儲現任主席伯南克的留任問題,進而引發媒體猜測前總統克林頓有望在伯南克任期結束後接替美聯儲主席一職。看來,奧巴馬政府或多或少地已經認識到,新的美聯儲主席恐怕需要極高超的政治手腕才可“搞掂”國會參眾兩院。

隨著市場對美國銀行業危機“見底”的預期日濃,金融監管改革方案成行的緊迫性也將悄然而變。至於美聯儲即將過度膨脹的權力是否會隨著危機的逐漸“見底”、隨著監管改革緊迫性的降低而受到明顯的削弱,我們仍需拭目以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