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美國模式”還能走多遠?/

http://www.CRNTT.com   2009-07-11 12:06:20  


美國模式因此次國際金融海嘯而備受質疑
  中評社香港7月11日訊/《大公報》今天登出盧一心的文章-- “美國模式”還能走多遠?作者表示:“‘美國模式’還能走多遠?關鍵不在任何其他國家的崛起,而是在美國自己。美國若能從自身找出答案或許更為準確,也更有說服力和更能證明自己。”文章内容如下:

  自從華爾街金融危機爆發後,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也因此“美國模式”還能走多遠?這個命題就自然而然被提出來了。

  7月5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訪意期間,中國外交部副部長何亞非表示,國際社會需要共同面對全球性挑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去應對這些挑戰,由於G8這種國際機制缺少了來自發展中國家的聲音,不具備足夠的代表性,所以G20才應運而生。另外,何亞非還表示,在未來數年裡,美元仍將是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由此可見,在未來數年裡,“美國模式”還將繼續維持。

            “美國模式”權威難維持

  美國《新聞周刊》最新一期載文《中國的獨立幻想》說,全球復甦軟弱無力,取決於中國是否願意繼續購買西方尤其是美國的債務。因為擔心中國可能會改變主意,利率在最近幾周大幅提高,從而促使最近召開的八國集團財長會議把主要議題從努力實現復甦轉向了償還現有債務。共和黨議員馬克?柯克作為美國代表團的一員曾訪問中國。他在接受採訪時說,“中國已經不想再借給美國太多的錢”。從某種意義上講,不管這種說法是否正確,但已經透露出了美國人開始對“美國模式”的憂慮和思考,乃至急於找到一種方法,可以繼續維持“美國模式”權威性。美國人的這種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歷史的腳步是不會停止的。

  該文章還說,所幸中國政府一心要維護穩定,並不贊成民眾擺脫美國經濟實現獨立的幻想。中國領導人明確表示,他們很清楚,美國是中國最重要的出口市場和主要投資者。並且認為,如果驟然與美國脫離,中國等於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不得不承認,美國對中國的研究和分析是越來越透徹的,但這並不等於就是一種正確的分析和判斷,最多只能證明,美國正在努力拖住中國,不讓中國過早就成為自己的強大對手。但這也不是由美國所可以決定的,關鍵還在於“美國模式”還能走多遠?或者說,美國是否還具備維護自己的絕對權威能力,這是值得拷問的。以筆者之見,“美國模式”已經開始在走下坡路,問題只是下滑速度而已。

            “中國模式”崛起是必然

  至於“中國模式”的崛起,應該也是歷史的必然。有人說,中國模式再次讓西方傻眼,這應該是事實,具體就體現在這次國際性金融危機處理上和實際作用上。可以說,中國已經將此次國際性金融危機所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並且已經走出谷底,正在恢復正常秩序。這不是其他國家所能做到的,難怪西方人會傻眼。也難怪中東國家正在努力複製中國模式,包括美國在內,也在暗中研究中國模式。事實證明,過去中國經濟規模只是美國的百分之六點四,如今已將近美國的三分之一。另有數據顯示,三十年前,中國經濟甚至進不了世界前十名,如今,已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難怪美國會開始緊張起來。不僅如此,世界不少國家認為,“中國模式”是可以效仿的,甚至認為可以因此找到成為全球強國的另一種途徑。

  不過,筆者同時也認為,“美國模式”還能走多遠,其實與“中國模式”的崛起是沒有必然聯繫的。因此,世界看“中國模式”的崛起與“美國模式”的衰落也應該更為客觀才是。也就是說,世界要用科學和歷史發展的眼光來審視和解讀“美國模式”才對,這樣也才更符合客觀規律和理性的態度,包括智慧的觀點。

  總之,“美國模式”還能走多遠?關鍵不在任何其他國家的崛起,而是在美國自己。美國若能從自身找出答案或許更為準確,也更有說服力和更能證明自己。至於有關建立“超主權儲備貨幣”的說法,何亞非已經明確表示,目前這還只是一些專家和學者的討論,並不代表中國政府的立場,世界也須理性看待和認識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