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日60年:從錯位崛起到分享整合

http://www.CRNTT.com   2009-09-23 11:27:00  


 
                      錯位崛起的甜蜜 

  當中國從20年左傾迷霧中走出,邁出改革開放的第一步時,日本業已實現了經濟現代化。此時日本於中國,對其巨大市場潛力的借重、嚮往和參與熱情,無疑大大超過在意識形態上的敵意與警惕。同樣,中國對日本助推改革開放的期待與擁抱,也遠遠壓倒了對其歷史問題、領土問題等方面的防範與不滿。 

  一如中國無論是在改革開放初期抑或十多年後,都未曾預料自己會在經濟等實力上如此之快地追上日本一樣,當時重提走向普通國家這一遠大政治抱負的日本,也絕未預料到自己政治崛起道路上,會如此之快就遇上該如何定位、對待崛起的中國這一難題。中國在安享中日友好帶來的政府貸款、投資、貿易、人員交流等諸多果實,日本更是為自己率先、優先在中國市場上攻城略地、開疆拓土而驚喜不已。錯位崛起的甜蜜,左右了自建交到上世紀90年代末以前的中日關係;“光華寮”事件也好,中曾根康弘的拜鬼也好,都似乎只能算大海微波。 

  然而,冷戰的結束開始沖淡這種甜蜜,中國在經濟上崛起時日本卻進入近20年的滯脹期,中國全球地位提升和日本謀求政治大國這兩個步伐的同時加快,更直接終結了這種甜蜜。由於彼此都沒有足夠的相互了解、深入磨合,更缺乏相應的心理準備,所以中國震驚於日本的政治崛起野心,對其借助於歷史問題的曖昧來助力這種崛起尤其不解和憤怒;日本更震驚於中國的經濟崛起和綜合國力的持續上升,似乎對於這種力量的快速變化無以自處。中日關係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步入“政冷經熱”時期。 

                     走向分享與整合 

  從2006年以來的短短3年,中日關係終於走出了令人擔憂的冷淡期,“戰略互惠”的定位和方向已得到兩國的共同認可和落實。儘管兩國民族主義依然暗流湧動,諸如歷史問題、東海問題、釣魚島問題等重大障礙也依舊巍然矗立,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理論、實力主義觀念和文化隔膜也仍如不散迷霧,但經歷此前正反兩方面經驗教訓的中日兩國,無論是出於共同應對全球經濟金融危機、維護地區安全與穩定等現實考慮,抑或是出於彼此不可或缺、相互需要的深層戰略認知,兩國在追求雙邊關係平穩健康發展的自覺性、主動性都在逐步提高。 

  歷史和現實都充分證明,中日如不走出瑜亮情結,如沒有長期、深入、全面的友好合作,不僅對兩國不利,更會對地區和全球和平穩定繁榮構成衝擊。從戰略高度和長遠眼光認識中日關係,彼此走出歷史迷思、意識形態迷思,學會理解、正視並分享對方的崛起,並共同謀劃未來60年協同、整合並走向一體化的長遠之策,才是兩國、亞洲乃至全球之福。中國已不欠缺這方面的自覺性,新上台的鳩山和民主黨更應該有此決心和信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