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美國敢不敢和中國打貿易戰?

http://www.CRNTT.com   2010-01-18 10:18:28  


2009年7月27日,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舉行。
 
反方:美國不該和中國打貿易戰 
 
貿易戰的受益者是其他國家,而不是美國 
 
  華盛頓的卡托研究所貿易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埃肯森撰文指出,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課以重稅,只會把生產這些商品的工作機會推給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而這並不會給美國帶來更多的工作和生產機會。 
 
  埃肯森指出,美國的製造商選擇把特定的輪胎外包給中國,是因為在這個地點進行生產行為最符合製造商的經濟利益。但是增加對中國的貿易限制不會讓美國的製造業更有吸引力,也不會把工作機會拿回來。因為相對較高的勞動力成本使得美國在全球化中的勞動力成本競爭不占優勢。結果只能是,這些工作機會自動的從勞動力成本高的地方流向了成本更低的地方,如從中國轉移到墨西哥、印度尼西亞或者巴西。並且美國這樣做的更嚴重的一個後果就是違背了先前在G20峰會上所做的避免保護主義的承諾,也讓美國在WTO成員中失去信用。 
 
若中國反擊,在華美資企業受害最深 
 
  克魯格曼認為中國拋售大量美國國債這一殺手鐧其實並不起作用,但這也未必意味著中國就沒有任何反擊的有效手段。美資企業在中國的產值要遠高於中資企業在美國的產值,而隨著中國市場的迅速擴展,美資企業在華生產的產品正越來越多地在中國市場上銷售。以通用汽車公司為例,該公司2009年1至11月份在華汽車銷量增長64%,至164萬輛,而同期在美銷量卻下降31.8%,為186萬輛。如果這一勢頭再持續一年,中國很可能會超越美國成為通用汽車的最大市場。假如中國真被美國挑起的貿易戰逼入死角,被迫對美實施“超限戰”,即把貿易戰的範圍擴大到貿易領域之外,中國最可能使用的法寶不是拋售美國國債,而是對偏重於中國國內市場的美資企業下狠手,因為這招確實能打到美國的痛處。 
 
  如果中國對美國在華企業下手,則會使通用汽車等美國公司幾十年開拓中國市場的努力遭遇重挫。按照通用汽車前總裁威爾遜“凡有利於通用汽車的就有利於美國”這一邏輯反推,美國的現實和長遠利益都將受到嚴重損害。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