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海疆油氣:尷尬的國際合作

http://www.CRNTT.com   2010-02-16 13:05:27  


圖爲東海油氣田。
  中評社北京2月16日訊/隨著中國經濟對能源的胃口與日俱增,圍繞海疆油氣權益的博弈已成為中國周邊外交的重要一環。廣東《南風窗》日前刊載文章《中國海疆油氣:尷尬的國際合作》指出,由於領海與島嶼主權紛爭,中國向東和向南拓展海疆油氣資源的步伐受到極大限制。在東海,日本對中國是否會“違約”單獨開發一直耿耿於懷;在占我國海域面積3/4的南海,隨著越南、菲律賓等五國不斷侵食西沙和南沙海域,中國的戰略目標逐步退縮為確保海上能源生命線,而不是開發海洋經濟,所以油氣開采上甚少國際合作。摘要如下:

  據日本《讀賣新聞》2009年12月31日報道,關於東海春曉(日本稱“白樺”)油氣田共同開發問題,其實早在一年半前中日達成的有關中方同意日企參股的協議中,就已明確規定了雙方出資比例。東海油氣田中,一般認為春曉氣田蘊藏量最多,所以中日的輿論對此問題均非常關注。兩國政府可能擔心如果公開出資比例數字,會導致民意反彈,所以未公開。

  《讀賣新聞》的上述報道只是引用多位匿名日本官員的說法,尚未得到中方證實。此消息出來後不久,日本共同社又報道《中國調查船未經許可駛入日本海上專屬經濟區》,更加深了兩國民眾的疑慮。而在稍早之前的12月9日,《讀賣新聞》曾援引日本防衛省消息,稱中國無視日本P3C反潛巡邏機的連日監視,大力推進春曉氣田工程進度,高達百米的鑽井井架已設置完畢,包括食物在內的大量物資被同時運至氣田,隨時可以著手開采。基於這一消息,《讀賣新聞》最新報道得出了“因為中方已先行開發,所以出資可能過半數”的判斷。

  中日之間就東海油氣田共同開發的博弈,只是我國在海疆油氣方面開展國際合作的一個縮影。據國家海洋局副局長王宏2009年7月30日透露,我國海洋石油資源量約240億噸,天然氣資源量14萬億立方米。這兩個數字分別是2008年我國原油和天然氣產量的126和184倍,可見我國海疆油氣資源的價值。海疆油氣資源開發的技術門檻相對較高,且多半會涉及海洋劃界等外交問題,所以相關的國際合作是觀察油氣開發是否順暢的一個重要指標。

  縱觀我國海疆油氣開發,主要在內海的渤海海域順利開展了國際合作,共有6座油氣田由中海油分別與雪佛龍-德士古、菲利普斯、康菲、科麥奇等國際石油公司合作開采,約占整個渤海油氣田的1/3。但由於領海與島嶼主權紛爭,中國向東和向南拓展海疆油氣資源的步伐受到極大限制。在東海,日本對中國是否會“違約”單獨開發一直耿耿於懷。而在占我國海域面積3/4的南海,隨著越南、菲律賓等五國不斷侵食西沙和南沙海域,中國的戰略目標逐步退縮為確保海上能源生命線,而不是開發海洋經濟,所以油氣開采上甚少國際合作。
  
東海油氣田,日本“分杯羹”

   在海疆油氣開發實踐中,由於石油會在海床下流動,早開發者得益更多,所以往往是油田靠近哪國,哪國就先占先采。這一“潛規則”在中日東海油氣田交涉中,明顯有利於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