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美國台海政策:五大模糊的用心

http://www.CRNTT.com   2010-04-12 00:19:46  


美國台海政策目標清晰:維持海峽兩岸政治敵對和分治。
 
  顯然,美國設定並極力維持其台海政策根本目標,從根本上講是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全球霸權戰略目標使然。美國全球霸權戰略的最高目標是支配全世界,這要求美國最好控制歐亞大陸這個“世界島”,起碼要使它處於對美國有利的均勢狀態,防止敵對國家或國家集團控制它。二戰後蘇聯成為頭號歐亞大國、美蘇分治歐洲和中蘇結盟,使美國只能在歐亞大陸追求最低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美國除了在歐洲和中東遏制蘇聯外,還極力在東亞和南亞遏制中蘇,尤其是封鎖和孤立新中國。美國實現其對華戰略目標乃至其東亞霸權戰略目標的最有效途徑是“以台制華”,由此決定了美國台海政策的根本目標是使海峽兩岸保持長期敵對與分治。

  雖然隨著國際形勢、中美力量對比、世界格局、台海局勢、台灣政治生態等因素的變化,美國台海政策多次變化,但是那些變化只是形式的不同,本質上都是美國台海政策根本目標在不同形勢下的表現。“9.11”事件以來,隨著美國對外戰略第一重點從防範和遏制中國這個主要潛在戰略對手轉變為反恐反擴散,隨著日趨猖狂的“台獨”勢力引發台海戰爭可能性的增大,美國台海政策表現為一面配合中國大陸遏制“法理台獨”、一面防範中國大陸對台動武的“維持現狀”政策。總之,無論美國台海政策的具體表現為何,其本質和根本目標是不變的,貫穿其中的是一條清晰的主線,即維持台海兩岸敵對與分治。

  美國台海政策的策略手段具有模糊性

  為了實現其台海政策的根本目標,美國採取了以“一中”政策為代表的一系列具有模糊性的策略手段,給人以“霧看花”的感覺。美國台海政策的模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其“一中”政策內涵的模糊

  在1972年中美和解之前,儘管美國長期玩弄“兩中”或“一中一台”陰謀,但其公開的台海政策是“一中”政策,且“一中”明確指“中華民國”,以阻止它不承認的新中國進入聯合國。美國的這個“一中”政策違背了國際法的政府繼承原則,是粗暴干涉中國內政。那個時期美國之所以繼續承認喪失了合法性的“中華民國”,除了在意識形態上仇視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主要是因為只有那樣它才能實現其維持海峽兩岸敵對和分治的台海政策目標。然而,到20世紀70年代初期,由於美國霸權相對衰落、蘇聯成為中美共同威脅和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美國被迫進行以與中國和解為關鍵環節的全球戰略調整,從而導致其台海政策調整。

  但是,美國調整其台海政策的目的不是改變其根本目標,而是為了在新形勢下通過其“一中”政策內涵的模糊化服務於這個目標。於是從中美和解開始,美國台海政策的“一中”內涵逐漸模糊化,到中美建交時,其內涵清晰的舊“一中”政策演變為內涵模糊的新“一中”政策。從此,美國從未明確只定其“一中”的政治內涵,從未對中國明確表明或否定“一中”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從它在《上海公報》和《建交公報》中的“巧妙”措辭來看,美國實際上認為“一中”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指台海兩岸。美國在《上海公報》中稱:“美國認識到(acknowledge),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美國的潛台詞是:這只是台海兩岸的共同立場,美國不反對這個立場,也不接受這個立場。基辛格說:“北京與台北兩個政府中,美國‘到底’承認的是哪個政府的問題在1972年的上海公報被擱置起來。”雖然美國在中美《建交公報》中明確“承認(recognize)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但是它沒有同時明確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只是“承認(用詞仍是acknowledge)中國政府的立場,即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從未在宣稱其“一中”政策時明確表示“一中”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也從未在宣稱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時明確承認台灣屬於中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